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5日讯围绕“走在前、开新局”,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乡村好青年培养计划和人才回归工程。
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多年来,寿光市一直在“留才、引才”上大做文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农业产业现代化,吸引、留住敢想、敢干的年轻人,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提升了产业发展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从城市回到乡村,用实际行动讲述乡村振兴好故事,托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在田柳镇果德农庄种植基地内,记者看到,农业生产忙碌有序。2014年,在父亲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学毕业的董杰选择回村创业,放下书本转身投入泥土地。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发展,果德农庄从最初的普通果园发展到如今的高端农庄。
“去年农庄再度扩容,将张僧河畔几个村庄的低效土地高效开发,我准备种植蓝莓和蔬菜。新的种植管理技术不断引进,让农庄实现了四季有果。”董杰说,农业发展没有捷径,只有坚持和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淘汰,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作为青年一代,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造“田园创业梦”,并带动周边群众拓宽致富路。
6小时售出63万公斤羊角蜜;一天卖出10万公斤无刺黄瓜;单月销售38万公斤贝贝南瓜……在生鲜电商界,寿光文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文和他的团队,屡次创下单品销量全网第一的佳绩。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要从“80后”青年王建文回乡开始电商创业说起。
王建文出生在寿光一户农家,2009年高考结束后,出于对互联网电商的好奇,首次踏入电商行列,2016年底,快递提速让王建文看到了网上卖菜的可能性,此后,依托寿光本地蔬菜产业雄厚基础,王建文创立“鲜馥”生鲜电商品牌,2021年经过公司上下努力,全年销售额达6亿元。多年来,王建文不但将自己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还积极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成立了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标准的种植技术,高价回收农户产品,促进农户的增收。王建文说,为家乡蔬菜代言,帮家乡父老致富,是他坚守的初心和不变的追求。
在寿光,像董杰、王建文这样返乡创业乡村的青年不在少数。在好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从城市流向乡村,他们用自己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发展高效优质农产品,延长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让新技术、新设施得到更快速的推广。同时,他们的成长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发展的机遇,带动更多人投身乡村这片热土。
乡村蕴藏着无限的机遇与希望,这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成果证明:有知识又能吃苦的年轻人,不仅可以当好“新农人”,还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他们正一步步登上更广阔、更精彩的舞台,展示着青春的风采和力量。
寿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