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短评丨在文化的大树上迎风生长
2022-06-05 来源:新黄河客户端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当我们站在稷下学宫遗址现场,踏上两千多年前孟子、荀子曾经驻足过的土地,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独特的情感,这情感饱含着对时光流淌的感慨,对文化力量的感知。没错,或许只有文化有这样一种力量——穿越千年时光,依然如此蓬勃、温暖。

    齐鲁大地,礼仪之邦,文脉之深厚或许无需多言,可以“多言”的也许是,这些历史深处的宝贵财富,实在值得我们进一步珍惜、挖掘,并发扬光大。就以稷下学宫为例,正是科学的现代的考古发掘手段,让埋在地下的遗迹重见天日,也让文献记载的“纸上的辉煌”有了更为确凿的实证。可以想象的是,当所有的考古工作全部完工,遗址被完全揭露并被完好地保存起来、展示出来,会对齐鲁文化、山东文脉的弘扬发挥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

    如果稷下学宫是宝贵的文化遗产,那么科学的考古发掘和展示就是让它继续生长的“东风”。和稷下学宫的考古发掘、保护一样,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片区的高水平建设,齐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公园山东段的建设等等,都是有利于文化生长的“风”,相信借着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东风,山东文脉将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底蕴深厚的齐鲁文化这棵大树,一定能在新时代展现出更为丰饶的魅力。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