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十二个方面重点任务开新局,省党代会绘就强省发展新蓝图
2022-06-04 来源:新黄河
  • 作者:编辑:成绪远
  • 5月2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李干杰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对过去5年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后5年发展作了部署。山东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在“走在前、开新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推动各方面工作实现新跃升。围绕目标,报告部署了十二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一

    加快推动科技自立自强

    科技是强省之本。山东将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创建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高标准建设中科院济南科创城、海洋大学研究中心,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等机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建设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设立一批专业化中试基地,打造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引育一流创新人才,加快人才强省建设,完善评价激励和收入分配政策,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让更多“千里马”在山东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

    重点任务二

    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实体经济是强省建设的重中之重。报告提出,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加大对老工业城市转型支持力度,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等领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基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做强氢能及储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磁悬浮等示范园区,建好用好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平台。

    同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搭建工业设计、信息咨询、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共享制造、柔性制造、楼宇制造等模式。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翻番。加快山东半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打造5G全连接工厂和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

    重点任务三

    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报告提出,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和民生等领域投入,深入实施“七网”建设行动。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质量强省、品牌强省,进一步打响“好品山东”品牌。构建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构建干线、支线和末端配送紧密衔接的智慧流通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内河航运,加密优化中欧班列(齐鲁号)图定线路和开行频次。

    重点任务四

    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全面的现代化。报告提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生产能力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建好粮油、畜禽、水产、果蔬等种质资源库,打造种业强省。支持预制菜、乳业等产业发展,培育烟台苹果、寿光蔬菜、半岛渔业、沿黄肉牛等百亿级、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乡村能人示范引领,实施乡村好青年培养计划和人才回归工程,培育更多“新农人”。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因地制宜建设“创业车间”。

    重点任务五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报告提出,建设山东半岛世界级港口群,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推动海河陆空“四港”联动,加快实施小清河复航工程,畅通陆海经济通道。做强重大涉海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提升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发展水平,建设“海上粮仓”。

    重点任务六

    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全面优化“一群两心三圈”格局,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报告提出,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为牵引,服务和推动各类国家战略落实。加强与中原、关中等城市群协作发展,建设沿黄达海大通道、现代产业大走廊。

    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促进济青都市圈高水平协作、三大经济圈协同发展。加快省会经济圈同城化,实施“强省会”战略,省市一体推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成形起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区。强化胶东经济圈一体发展,支持青岛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打造沿海现代化建设示范带。大力推动鲁南经济圈转型跨越,促进沂蒙革命老区、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培育济青科创智造廊带、沿黄文化旅游生态廊带、鲁南物流能源廊带、运河文化经济廊带。支持有条件的毗邻县域打造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推进双向城镇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

    重点任务七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强省建设的必由之路。报告提出,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慎实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拓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创建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加快上合示范区“四个中心”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无证明之省”建设,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

    重点任务八

    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强省建设,要以民主凝聚力量、用法治护航发展。报告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数字经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环保等领域地方立法,完善依法行政决策机制,加强执法司法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执行难等问题。

    重点任务九

    全面促进文化繁荣兴盛

    报告提出,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实现地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覆盖。高水平建设沿黄、环黄渤海、曲阜、淄博、泰山、崂山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片区。加快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等山东段建设,打造一批文化新地标。

    重点任务十

    持续推动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

    坚持就业优先,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鼓励勤劳创新致富。扩大普惠学前教育供给,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推进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

    重点任务十一

    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山东将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等市场化交易,加快发展碳金融,建设“近零碳”示范工程和碳达峰试点园区,办好碳达峰碳中和论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成70%以上。

    重点任务十二

    促进更高水平安全发展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报告提出,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严守安全发展底线,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强化风险意识,坚决守好粮食、能源、网络、金融、产业链供应链、生态环境等“一排底线”。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