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新闻发布会丨张祚亭:“六个新跃升”的目标任务体现了“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
2022-06-02 来源:齐鲁网·闪电新闻
  • 作者:编辑:李木木
  •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日讯6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新闻发言人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有关情况,解读会议主要精神。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了“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而努力奋斗”的主题,并确定了今后五年实现“六个新跃升”的奋斗目标。

    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张祚亭说,党代会报告是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凸显政治性和引领性。主题是党代会报告的核心和灵魂,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至关重要。报告主题确定为“牢记嘱托走在前,勇担使命开新局,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而努力奋斗”,主要基于三点考虑: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从“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到“三个走在前”,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报告通篇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突出“走在前、开新局”,体现了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的坚决态度,彰显了省委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

    顺应全省人民强省建设期待。建设“强省”一直是全省人民的孜孜追求。从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奋力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到这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体现了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坚定决心。

    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的内在要求。当前,山东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越来越凸显,高质量发展的前景越来越广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在这种形势下,山东必须紧扣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时代要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前进,积极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山东实践,创造更多走在前的现代化成果,充分体现大省担当,努力为全国大局作贡献,更好地统一全省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

    张祚亭说,在奋斗目标方面,报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今后五年“六个新跃升”的目标任务,并展望了到2035年和本世纪中叶的远景目标,系统描绘出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体现了“走在前、开新局”的使命担当。“走在前、开新局”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报告提出,要以走在前的境界标准,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都要拉高标杆、奋勇争先,不断开创经济实力强、人民群众富、文明程度高、治理效能优、生态环境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六个新跃升”的目标任务,既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又适度超前、积极可行,体现了对山东发展的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战略性部署,必将促进山东在“走在前、开新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六个新跃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些目标,更加注重创新引领,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比如,报告提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实现翻番,将为新旧动能转换塑成优势提供强力支撑。再如,提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3%以上,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

    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六个新跃升”都直接关系民生发展,处处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比如,围绕共同富裕,提出力争十年实现居民收入、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城乡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围绕民生改善,提出民生领域财政投入稳步增加,实现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围绕人民健康,提出建成医养结合示范省,打造体育强省等。这些目标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将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闪电新闻记者 高于 报道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