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日讯6月2日,中共山东省委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新闻发言人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有关情况,解读会议主要精神。
山东围绕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组织保证,有哪些思路举措?对此,省委组织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于富华作出回答。
于富华说,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擘画的美好发展蓝图,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全省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组织部门将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牢把握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根本定位,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真抓实干,创新突破,努力为“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各级党委(党组)认真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分层分类抓好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突出政治引领。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工程,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精心谋划举办全省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全覆盖。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工程,探索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办好沂蒙精神与党的群众路线专题研修班、政德教育专题培训班,激励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突出省党代会精神教育培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阵地作用,将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推动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走深走实。
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围绕落实省党代会关于“着力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我们将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激发想干事、愿干事的内生动力,抓好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研究制定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的若干措施,根据省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优化调整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进一步提升能干事、干成事的专业能力,实施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围绕黄河国家战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开展专题培训,加大干部交流、挂职锻炼力度,注重把有培养潜力的干部选拔到矛盾多、任务重、困难大的吃劲岗位历练;进一步保持干部队伍整体活力,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机制,深入实施年轻干部历练提升计划、资源优配计划。同时,完善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发现培养联动机制,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
坚持不懈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我们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着眼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相结合,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施村级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三年行动,到2024年底实现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5%以上。深化党建引领社区网格管理,健全完善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机关、企业、学校等领域基层党建。坚持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结合,持续深化两新组织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探索完善直播电商、快递物流、外卖送餐、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机制,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坚持巩固组织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相结合,深化党支部评星定级管理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快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聚焦落实好“引育一流创新人才”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入实施人才兴鲁战略,积极融入国家人才发展大局,高水平创建国家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加快打造以济南青岛“头雁”引领、其他城市“雁群”支撑的“2+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扎实开展人才引育创新行动,深入实施泰山、齐鲁人才工程,大力集聚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建设适应“强省”需要的一流人才队伍。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加大绩效工资、年薪制等激励机制实施力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培育一批人才引领型载体平台,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擦亮“人才山东”品牌。
闪电新闻记者 高于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