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我从基层来丨马慧英:从绿皮车到高铁 21年如一日守护铁路系统的“中枢神经”
2022-05-25 来源:大众网
  • 作者:编辑:李玲
  •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仪首歌 济南报道

      从业21载,马慧英从20岁的青葱少女,成长为山东铁路通信系统的骨干中坚。21年间,她见证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马慧英觉得,从事铁路通信这份工作,关键就是要坚持学习。“刚上班的时候,老师傅就跟我说,通信这个行业更新太快了,基本上五到十年就会更新一次,如果不学习的话,人也会被‘更新’掉,就要一直不停地学。”

    马慧英和同事对照施工图检查铁路通信设备

      马慧英现任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通信段网管中心主任,也是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她告诉记者,在整个铁路系统中,铁路通信起着“中枢神经”的作用,列车运行过程中,司机跟车站、司机跟司机之间的联系,乃至整个铁路系统的运输管理,都是由铁路通信网来承载运维的。

      奔走于车站、基站之间,检查、维护机房设备,保障铁路通信畅通,是马慧英从业21年来不变的工作内容。2001年,马慧英刚参加工作,在泰安传输工区当通信工,就遇上了铁路通信由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的大变化。她白天在现场向厂家工程师学习新知识,跟着老师傅钻研老设备的维护以及故障处理方法,晚上回到宿舍自己消化吸收。日复一日的不懈努力让她逐步从业务“小白”成长为了技术尖子。

    马慧英和同事检查铁路通信设备

      铁路通信网络优化是马慧英和同事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原先,每条铁路线建成后,其通信传输设备都是独立运行的,一旦遇到本线业务中断的情况,就会影响列车运行,需要等抢通修复后才能放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慧英和同事们找来管辖范围内的京沪线、辛泰线、瓦日线等6条铁路线共42个通信机房设备、340多公里光电缆线路的图纸,逐条梳理,逐个车站测试。

      “普速铁路线机房比较复杂,走线方式每个机房都不一样。”马慧英说,有时,为了摸清地槽里的线路,她就趴在防静电地板上,对照图纸一条条顺线,经常一干就是一两个小时。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马慧英和同事们探索出了“分级分类保护法”,把跨铁路线的通信网进行了连接,原先的一个环、一个链,经过组合形成了一个网,增强了通信网络的自愈性,连续3年实现了传输设备零故障率。

    马慧英和同事检查铁路通信设备

      后来,马慧英又参加了山东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目前,数据通信网已经承载了30多种铁路行车业务,其中就包括客票、货票电子化。当时,马慧英和团队连续加班近三个月,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最终完成了山东104处客票电子化通道和1238处货票电子化通道改造,实现了货畅其流、客畅其行的便捷。

      马慧英说,在她工作的21年间,山东的铁路通信速率有了极大的提升,以前一条铁路线只能保证300路语音通话,到现在已经翻了几千倍、上万倍。现在,马慧英负责济莱高铁、莱荣高铁、郑济高铁三条高铁线相关通信设备的开通工作,虽然也有辛苦的时候,但她觉得这都没什么,确保通信设备的开通、保证铁路行车业务的安全,才是她心里最大的事。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