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我从基层来|于江涛: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
2022-05-24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 作者:编辑:李玲
  • 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技术员于江涛——

    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



    □ 记者 赵君

    在齐鲁石化公司胜利炼油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联合装置车间技术员于江涛是公认的榜样。工作27年来,从学徒工到主操、班长、技术员,于江涛扎根一线、专注创新,一步步成长为技术骨干,先后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累计创效近亿元。

    1995年,18岁的于江涛技校毕业后来到胜利炼油厂工作。“置身炼油装置,干起活来,才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差得很远。”于江涛说。从那时起,他白天上班跟着师傅们学习炼油理论与操作技能,晚上下了班又自学计算机知识。通过长时间的勤学苦练,2007年,在山东省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一举夺得“常减压蒸馏操作工”和“计算机多媒体操作员”两个工种竞赛的第一名。

    2008年底,炼油厂新建一套常减压装置提上日程。作为技术骨干,于江涛“临危受命”,被抽调参与新装置的建设开工工作。到了新岗位,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对5000多张设计图纸逐一进行严格审查。

    “最初的设计图纸,很多都是线段和数据组成,要从几千张图纸中发现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于江涛告诉记者,“若把这些图纸转化成三维立体图,就更加清晰明了,便于发现问题。”为了赶时间,他加班加点熬夜绘制,最终通过绘出的立体图,发现了100多项设计问题。随后,他和同事们一起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保证了施工进度。

    后来,于江涛又通过创新探索,对装置减压塔顶抽真空系统进行了改造,使其能够精准地调节抽真空蒸汽的用量,最大程度节约蒸汽。第一年便节约了8000余吨蒸汽,降低了装置运行成本。

    “装置投入运行后,新员工要想了解设备内部情况,除了检修时一窥究竟外,很少有其他机会。”于是,于江涛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目标:要把大大小小的设备结构一一绘制出来。最终,他用Flash和3D软件绘制出了装置所有设备、管线、阀门,只要现场有的,图上不但都能找到,还能查到管径、材质等相关信息。

    “咱们工人,有技术才更有力量!”2014年,炼油厂成立了“于江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有10名成员,都是炼油厂常减压专业的“大拿”。在于江涛的带领下,大家想着法儿搞优化,铆着劲儿解难题。

    每月至少组织两次技术交流,围绕生产问题开“诸葛亮会”,深入装置现场破题解惑……8年来,工作室先后完成创新课题70多项。与此同时,工作室还打破厂际界限,与兄弟单位烯烃厂的劳模工作室进行联盟创新,构筑起上下游装置协作联动攻关平台。通过“面对面”沟通生产问题,相互了解工艺流程和指标参数,共商点子共谋高招,有效解决了脱戊烷油非芳含量高、溴价高等生产瓶颈。

    “今后,我将更好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的作用,用干劲、闯劲、钻劲,带动身边更多人立足岗位、开拓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于江涛说。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