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 >
我从基层来|誓叫盐碱地变成丰产田
2022-05-19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 作者:编辑:李玲
  • 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五级职员刘志鑫——

    誓叫盐碱地变成丰产田


    □记者 赵君

    通讯员 李怀苹 程涛

    当下,走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之所及一片生机盎然:盐分含量1‰—10‰的盐碱地上,成片的油菜即将迎来丰收,试验田里苜蓿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小麦长势正旺。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扎根盐碱地十余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专业技术五级职员刘志鑫,深知盐碱地的重要性,也深知治理的难度。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黄三角农高区盐碱地“开花结果”的背后,是刘志鑫和同事们“让盐碱地变成丰产田”的炙热梦想,更有他们“功成必定有我”的执着担当。

    “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以盐碱地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农高区科技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实现盐碱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人才、平台、项目、基地一体化建设。”说起盐碱地综合利用,刘志鑫头头是道,然而就在10年前,他还是个“门外汉”。

    2012年大年初八,一纸调令让刘志鑫离开工作了多年的东营市科技局,来到农高区工作。

    “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办公场所是临时借用的一栋老楼,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初来农高区,刘志鑫被眼前的情景惊住了。“不拼不闯没有半点出路。”规划园区、招引项目、引进人才、培育产业……他带领大家从零开始,探索前行。

    “没有合作就没有项目,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无数个深夜,刘志鑫苦苦思索。他带领大家从盐碱地种植技术学起,跑下去了解区情,跑出去招商引才,在“零资源”“零资金”“零平台”的情况下与中科院等达成合作,招引落地了一批优质农业项目。

    “每次来到这里,就像来到自家孩子家。”在中科院微生物中试研发基地,刘志鑫动情地说。这个总投资近4000万元的创新平台,是在刘志鑫的积极推动下落地农高区的第一个项目。2014年12月,基地研发的长链二元酸中试成功。如今,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微生物菌肥走俏市场。

    “我的工作性质有点像‘媒人’,让好项目与农高区平台邂逅、互生情愫,需要‘媒人’的牵线搭桥。”刘志鑫这样形容他的工作。新一代智能农机装备中试研发平台、耐盐植物育种平台、“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提质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智能设施农业装备技术攻关与系统示范”项目……如今,白花花的盐碱地成了“香饽饽”,一大批高端科研平台、优质企业项目落地。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