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做到两统筹 夺取双胜利 >
创新山东|从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看山东的创新力
2022-04-20 来源:大众日报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数据无声,却蕴藏着山东经济创新前行的努力。

    4月19日下午,山东发布202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从产品产量看,有这样一组数据:新能源汽车增长217.6%,工业机器人增长217.8%,光电子器件增长89.8%……

    疫情之下,这一组数据背后,是这样的企业场景:

    地处普翼机器人产业园内,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在手订单2亿多元,生产排到了下半年。这家工业机器人企业刚刚获得近2亿元的D轮融资。

    在青岛,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凭借五菱宏光MINI EV引爆市场,连续多个月摘得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2022年底,济南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将实现全新车型投产下线,年产能达10万辆,预计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创新,是企业攻坚克难、成长壮大的密码,也是经济行稳致远的动力源泉。疫情之下,山东经济韧性强,发展路径更明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一季度山东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加力。

    新旧动能转换,让“旧”的优化,让“新”的壮大,归根到底需要科技创新。2022年一季度,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7.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2%,其中,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营业收入增长18.5%;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表现亮眼,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研究和实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8.3%、39.6%和22.1%。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核心。一季度,山东组织实施了100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突破芯片研发设计关键技术21项,济南比亚迪芯片制造项目投产,智能雪蜡车亮相冬奥会;新建3家省实验室,新获批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到193家、居全国首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21年,山东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达2.89万家,同比增长超过50%;培育200家科技领军企业,8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总数达到17家。2022年,山东还将继续加快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万家,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

    “开门稳”“开门红”中,蕴藏着数字变革创新。山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变革,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的山东,数字化正在成为推动产业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

    一季度,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9.2%,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8.6%,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展开智能化、绿色化技改,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目前,山东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全国第二,多个项目成为全国标杆。山东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平台分别达到11个和115个,“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7.3万家;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1.1万个、建成充电桩12.2万个。

    2021年,山东信息技术产业营收突破1.2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数字经济规模总量位居全国第三。2022年,山东将力争数字经济总量增幅超过11%,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GDP比重达到7%。

    透过“开门稳”“开门红”成绩单,可以看到山东产业生态创新。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山东以“链长制”明确发力方向,高效协同各方资源,强化要素保障,搭建起产业大生态。

    一季度,山东优选11条标志性产业链,逐条梳理明确延链补链强链重点项目,支持112家“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加大“雁阵形”产业集群培育力度,新认定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3个,省级以上集群达到32个、规模超过2.5万亿元。山东省相继召开高端装备产业链、高端化工产业链专题推进会,全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产业上下游紧密联结、供需端充分匹配,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竞争力。同时,强化科技创新研发,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

    一季度“开门稳”“开门红”成绩单,背后是“十大创新”行动的有力推进。山东各级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加快推进技术、平台、企业、人才“四个一批”建设,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发展。聚焦企业生产经营堵点难点,及时出台措施,有序组织生产销售,保持市场主体稳定。进一步清理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改革,推动全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提升。同时,全省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更强,有效提升工作谋划和落实的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山东把创新前置为发展的必选项,让创新渗入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各方面,让创新成为各项工作开展原生动力。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越是有困难,越是要创新。攻坚二季度,决胜上半年。山东将继续强化创新、寻求突破,创新引领走在前,聚力实现新突破。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