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我们的新时代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雨 王伟 通讯员  杨腾辉)济宁市深化“标准地”改革,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力促项目建设快速落地,实现高质高效发展。

在金乡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省优选项目睿安生物年产6万吨共聚酯系列产品生产线正进行投产前的设备调试。采用这种新材料加工出的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实现180天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个项目从土地挂牌到投产运营用时不到10个月。

山东睿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安告诉记者,“我们是拿到土地就现场开工,没有任何停顿,比我们预期的建设周期要缩短6个月的时间,这6个月为我们带来的效益得有将近6个亿。”

项目跑出“加速度”得益于济宁市率先实施的“标准地”改革。以往,建设项目土地登记发证必须经过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等多个环节。即使拿到不动产证还要按程序完成节能、环评等十多项评估才能开工建设。在“标准地”改革中,政府实施全链条全周期服务。

金乡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纪拥军表示,“我们变后置审批为前置服务,提前完成土地储备登记、区域评价,以及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的开工条件,来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

省时省心并不意味着项目用地少了约束,睿安生物在签订“标准地”出让协议前,当地还对项目容积率、能耗、亩均产值、亩均税收等设定准入标准,企业有实力才能拿地,让项目与土地“门当户对”。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麻金钰介绍,“让好马吃上好料,像睿安使用的这块标准地,当初约定的投资强度是280万元,经我们初步核验,实际投资强度已经达到了330万元。”

从“项目等地”到“对标拿地”,2021年,全市出让“标准地”308宗,出让面积1.2万亩,有力保障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快速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