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2022山东省工作动员大会 >
山东省优秀企业家邓向阳:专精特新 实业报国
2022-02-14 来源:齐鲁壹点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玉岩

    2月7日,威海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邓向阳获评“山东省行业领军企业家”荣誉,在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获表彰。邓向阳从车间技术员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光威集团总经理,带领光威集团成为世界钓具生产领域的领军企业和碳纤维全产业链发展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我一直把集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身事业来发展,我也会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和全体光威员工一起同心协力,把光威集团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邓向阳说。

    小鱼竿参军从民用转向军用

    说到光威集团,喜欢钓鱼的读者大概都知道“光威渔具”,早在2009年,光威品牌就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是我国钓具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成立于1987年的光威集团,乘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仅用了15年就从一个只有35人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发展成了全球重要的渔具生产基地。时至今日,依然每天有约3万支“光威制造”钓鱼竿从光威户外生产车间发往世界五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光威集团以年产钓鱼竿1000万支、渔线轮1000万套及饵料千吨以上的产能规模,稳居国内钓具综合产能第一,连续多年被授予中国钓具行业十强、中国轻工行业200强企业。

    为了解决钓鱼竿所用原材料——碳纤维依赖进口,国外碳纤维企业“通知性涨价、赏赐性供给”的问题,创始人陈光威决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并提出“跳出院墙、围着院墙转”的发展战略。先是引进国内首条宽幅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开启了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和应用的先河,又上马碳纤维研发生产,自力更生,自筹资金,自组团队,改变了世界碳纤维格局。

    “在2005年之前,光威在碳纤维的研发应用一直在民用领域,并已经可以盈利,但那时候台海局势紧张,中国在军品碳纤维上受到封锁。”邓向阳说,“创始人陈光威说了一句话,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光威毅然决然把民品碳纤维生产转型到军品碳纤维生产。”

    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当时投资非常大,光威集团除了把在钓具产业所积累的原始资金消耗掉了以外,同时还有贷款17个亿,前前后后总投资30多个亿,从当时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压力。用创始人陈光威的话说是“脱富致贫,回头无岸”。

    邓向阳提到,整整10年的时间,光威人的工资没有增长,也没有奖金,当时已是集团副总经理的邓向阳每个月也只有3800多元的工资,但是光威集团的员工依然很稳定。

    “我们说是小鱼竿参军,既然参了军,报效祖国,那就没有选择,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做什么,国家需要怎么做我们得怎么做。”邓向阳说,“我们抱着这种家国情怀,毅然决然的把碳纤维的生产从民品制造转移到军品制造,这个过程非常艰辛,但也是当初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光威集团。”

    研发投入只增不减创新驱动发展

    在光威集团展厅中,一根用碳纤维材料做成的16米无人机主结构梁,成年人单手就能抬起一端,并且能保持整个主结构梁中间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而变形,正是因为碳纤维有强度高、重量轻的特点。除此之外,碳纤维还有耐腐蚀、耐高温及柔软可加工性等特点,享有“黑色黄金”和“21世纪新材料之王”的美誉,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艇、兵器及民用领域。

    碳纤维科技含量高、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技术难点多,工艺复杂,是集材料学、化学、纺织、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高度交叉的工程。

    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光威集团自成立以来,科技研发创新,一直是战略发展的核心要素。”邓向阳说,“光威集团从生产钓鱼竿传统产业,一直到现在生产碳纤维及复合材料新材料产业,引导我们光威发展,由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就是科技创新。”

    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当年总营收的比例,通常是衡量一家企业技术力量的重要指标。邓向阳介绍,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光威复材,2020年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光威复材在研发投入上已经达到了2.74亿,2018年、2017年和2016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1.94亿元、1.32亿元和1.10亿元。“我们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将只增不减,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邓向阳说。

    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光威集团采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聘请了国内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领域的多名权威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并与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在技术平台建设上,公司承担建设了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行业唯一的专业从事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生产技术研究的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

    而邓向阳不仅是光威集团的掌舵人,更是创新型和知识型企业科技项目的带头人;不但参与制定了碳纤维测试等7项国家标准、渔线轮等6项轻工行业标准,还主持起草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2项国家标准、“钓鱼竿”轻工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掌门人,只能是商人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有企业发展的责任,还有社会发展的责任。”邓向阳说,“之所以成为‘家’,就是因为承担了社会责任,如果没有社会责任的话,我觉得可能就是商人。”

    当提到2022年光威集团发展的关键词时,邓向阳思考片刻说到:“我觉得应该是专精特新,实业报国。碳纤维行业目前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我们还是要坚持专精特新这条路,继续做强做优。实业报国,就是通过企业的发展,为国防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光威集团还是碳纤维和复合材料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在邓向阳看来,作为光威集团的总经理,除了要带领我们全体5000名员工把光威集团做得更好以外,也要发挥我们在这个行业的领军作用,在强链、补链、延炼等各个方面,发挥优势,为山东碳纤维产业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对于光威集团未来的发展,大学一毕业就到光威集团工作的邓向阳说:“我一直把集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身事业来发展,这是我个人的信念。我也会尽自己全部的力量,和全体光威员工一起同心协力,把光威集团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