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靠在潍坊港码头的轮船正在进行装卸作业。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付生摄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杰 孟祥风
春为一岁首,标记着梦想的新起点。
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跑好开局“第一棒”。年味儿还未散去,我市各大企业就热火朝天忙了起来。截至2月9日,全市共有3289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复工率90.8%。
实干开局,捷报频传。2月7日,在山东省召开的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上,谭旭光、姜滨、张恭运、吴维光、王绪平、李永胜6名潍坊企业家受到表彰。
以开局精彩带动全年出彩,向着“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进军国内二线城市、冲刺全国大中城市综合实力30强”这一“123”奋斗目标加速迈进,全市上下铆足“虎劲”向前冲。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潍坊踔厉奋发,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咬定目标不放松
眼下,冬奥赛场激战正酣。本届冬奥会上,“潍坊制造”的身影频现,从国产雪蜡车配装的“潍坊心”,到冬奥公园里潍坊艺人设计的“冰墩墩”,就连潍坊食品得利斯也端上了奥运村的餐桌。
制造业是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上,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0929.1亿元,增长21.7%。不独制造业成绩亮眼。2021年,潍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0.6亿元,增长9.7%,增速居山东省第1位。跳过6000亿元量级,直接突破7000亿元,潍坊顺利跻身“万亿俱乐部”后备梯队。
目标就是方向。目标清晰,才能以最快速度把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奋勇前行。去年年初,潍坊市重点工作突破暨服务企业发展动员大会提出了“123”奋斗目标。
“123”目标为潍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聚焦目标,全市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项目建设、“双招双引”、民生改善、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等诸多方面,都创造了骄人业绩,许多数字在全省名列前茅、多个数字高居榜首。
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同步。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群众的“急难愁盼”得到有效有力解决,各项民生事业全面开花,基本民生加快向品质民生转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更加触手可及。
当民生福祉越来越有质感,潍坊的城市特质也越来越鲜明,频频被外界关注。今天的潍坊,无论是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还是营商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潍坊的高速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有力的砝码。
蹄疾步稳、接力赓续,向着“123”目标阔步前行。
更大力度推进科技创新、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大力抓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商贸流通……扬虎威、鼓虎劲,岁末年初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吹响了新一年的冲锋号角,昂扬精气神、奋战“开门红”,全市上下开启了新一轮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歌尔光电二期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山东高创能源3GW储能产业园、福田欧康发动机智能柔性工厂、天瑞重工磁悬浮智能科技、潍柴氢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为进军万亿级城市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后劲支撑。
在巩固惠民成果的同时,全市正实施新一批群众急需、普惠性强的民生实事,城市更新、海绵城市、清洁取暖改造三项国家级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将老旧小区的改造进行到底,今年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7个、7.2万户,更多的群众将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抢抓机遇勇争先
人勤春来早,功到秋华实。春潮声声,正在催动潍坊踔厉奋发、聚力勇进。
目前正值拖拉机市场的“黄金期”。走进潍柴雷沃重工拖拉机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今年一季度计划生产2万多台。春节过后,日产能迅速从90台提升到120台。”潍柴雷沃拖拉机工厂整机制造高级经理张康飞介绍。
1月20日,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菜农胡金田正在打理他的西红柿。“这个品种是咱寿光自主研发的‘黄金二号’绿肩草莓西红柿,颜值高,口感好,糖度能达到8个以上。”笑意爬上他的脸庞,“现在是盛果期,两天摘一次,一次能摘1500多斤。”
冲刺发力,强势开局。新春伊始走基层,全市上下干劲冲天,鸢都大地春潮涌动。
在山东省“十四五”规划中,胶东经济圈被着重提及,其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潍坊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国际动力名城和先进制造业高地。
抢抓机遇勇争先。市委、市政府把做强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两大主业”作为中心任务,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整体跃升。如今,这两块“金字招牌”越发闪亮,成为潍坊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支撑。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发力“四新”经济,解决产业结构性问题,我市出台规划,明确了全市重点产业特别是动力电池、生物基新材料、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现代种业等五大先导产业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四新经济”发展的15条政策措施,“四新经济”加速突破。
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跨越,项目建设是“牛鼻子”。
当“龙头”,铆“虎劲”,今年,高新区实施总投资1583亿元的230个重点产业项目,一季度开工航空航天产业园二期、潍柴试验中心三期等21个项目。
万象更新中,青州11个项目获批2022年省级重大重点建设项目。青州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张鹏表示,他们将以这11个省级重大重点项目为引领,统筹抓好青州确立的102个重点项目,撑起青州“新崛起”的“新脊梁”。
尽管春寒料峭,各县市区攻坚项目建设的干劲不减,“双招双引”马不停蹄,一个个“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高的项目纷至沓来,不断优化着潍坊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我市突出抓好大项目拉动、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企业上市等重点工作,围绕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方向加压奋进,新的动能在鸢都大地加速集聚。
创新实干向未来
1月8日,潍柴重磅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全国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歌尔的微型扬声器、麦克风、虚拟/增强现实出货量全球第一,精密模具智能制造生产线加工精度可达正负1微米;天瑞重工磁悬浮智能科技项目突破关键技术……
科技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和支撑,企业赖之以强,城市赖之以盛。
过去一年,我市强化科技创新,着力攻克一批创新技术,搭建一批创新平台,壮大一批创新企业,引育一批创新人才,高质量发展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潍坊有创新的基因,不仅体现在科技领域。
打破思维定势,开拓工作思路。面对停车难顽疾,市委、市政府利用机关事业单位、城市道路、医疗卫生场所、学校以及大型商超、企业等场所的“五种停车资源”,全面推行限时免费停车。解决房产证历史遗留问题,市委、市政府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办证”,创新实施“征缴分离、证罚分离、证税分离、容缺受理”,扭住134个重点问题项目一案一策,集中攻坚,上门办理,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化解完毕。
创新加实干,把一些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工作有难度才正常,工作没难度说明目标太低”“一天当两天半用”的理念深入潍坊人的骨髓里,靠这种不断超越、争创一流的精气神,潍坊各项工作实现了跨越。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条件下,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激发内部活力,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继续发扬“严、真、细、实、快”的作风,是确保“三个走在前”、实现“123”奋斗目标的关键。
一如既往保持“创”的劲头,继续在敢想敢干用心干中创造“奇迹”。春节期间,各县市区积极动员重点骨干企业早开工、早谋划、早生产,抢抓市场机遇,全力奋战“开门红”。
高密市在企业纷纷早开工、加油干的同时,创新“拿地即开工”“开工直通车”等模式,压减审批环节、资料、时限71%、80%和78%。昌邑市在大年初六即召开市直部门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调度会、镇街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调度会,迅速全面进入工作状态。
疾起奋进,项目建设一线是检验干部工作作风最好的“试金石”。服务企业有“力度”有“温度”,全市1.5万名服务企业专员以饱满热情服务在企业发展一线。
“目前,瑞士泰科、日本岩谷、国家电投等企业相继投产,这些国内柴油机链条上的‘金凤凰’已经扎堆栖枝潍坊。”既是高新区经发局党委书记、局长,又是服务企业专员的孙文峰表示,目前正在用“产业链产值增长、重点项目开工计划、企业要素保障”三张清单迎接“开门红”。
一年春作首,万事竞争先。
咬定目标,跃马扬鞭。潍坊,在高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