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2022山东省工作动员大会 >
望岳谈|“温故而知新”:讲创新基因,山东有底蕴
2022-02-10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周学泽

    创新走在前,山东各项工作才能走在前。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的“十大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涵盖各个方面,体现出“综合创新”特点,为各项工作走在前擘画了新的作战图。

    今年是改革开放第44个年头。2021年全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3万亿元,保持全国第三位,比上年增长8.3%,好于全国0.2个百分点。

    山东40多年来的历史变迁和巨大成就,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敢领风气之先,敢于创造,善于创新,不断破解发展难题有关。

    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永葆生机的不竭动力。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山东的今天。40多年来,山东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向改革创新要活力,持续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很多改革创新探索成为全国样板。

    “温故而知新”,讲创新基因,山东最有底蕴。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在现代化强省进程中,我们同样善于从历史中汲取创新的养分。

    “诸子百家一半是山东人”,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出生和汇聚到齐鲁大地,逐步创建起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诸子百家的创新思想至今熠熠生辉。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创新思维其来有自。孔子终其一生学思,并以此规定个人的努力奋斗方向,他既注意对古代文化的合理继承,同时又能结合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实际需要有所损益。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后一代总要对前一代的文化遗产加以吸收、改造,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这是孔子开放的历史发展观。

    长期活跃于齐鲁大地的荀子,提倡不断创新超越说:“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学习中有创造,学习中有超越。

    相较于“鲁文化”,齐文化在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更具有现代倾向,充满创新思维。齐国在800余年的历史当中,兴盛了700多年。人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齐国强盛是因为当时的人才环境进行了“创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稷下学宫兴盛为标志,齐国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左右。

    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逄振镐,曾长期研究齐鲁文化,他认为齐国之所以能够长时间保持富强,可以归结为三个时期的制度创新。

    西周时期,姜太公开创了“尊贤尚功”的用人传统,打破血源为纽带、以等级为特点的宗法制度这一制度。春秋时期,齐国善用管仲进行改革,他“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四民分居定业”,“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使关税几而不征”,为来齐之“商贾立客舍”,“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等等,极大地促进了齐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国田齐时期继续创新。战国时候发生了田齐代姜,田齐顺应社会发展,积极改革创新。在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中,齐威王起用邹忌进行改革,致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这其中,最需要提到的是管仲。《史记》记载: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在管理和发展经济方面的超前思维,就像一个“现代人”。《管子》重视市场。《乘马》篇中说:“市者,货之准也”,意思是所有商品的价值都必须通过市场去衡量、检验;又说:“有市,无市则民乏也”,这是点明市场和民富的关系。

    《管子》精通贸易。管仲提出了“关讥而不征、市廛而不税”的自由贸易和保税的通商贸易举措,其中“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是世界上最早的招商政策。

    在社会管理上,《管子》最早提出了“以法治国”主张,曰: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管子十分强调法治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管子·形势解》:“法者,将用民力者也”“法者,将用民能者也”“法者,将用民之死命者也”。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改革创新上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发。

    创新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当前,山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以更大的魄力持续深入推进。善于从历史中发现创新资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继续向创新要活力,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克服路径依赖,将创新进行到底。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