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最新动态 >
2021全球云祭孔 | 我们今天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
2021-09-17 来源:掌上济宁
  • 作者:编辑:蒋思齐
  •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祭祀孔子?祭孔的现代意义在哪里?

    一、祭祀孔子是高擎中华文化相传的薪火

    孔子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化史上,前2500多年靠孔子的记录和传承,后2500多年,靠孔子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我们不可想象,没有孔子的中国,会有怎样的一部历史?祭孔大典包括祭祀仪式和祭孔乐舞两部分。随着祭孔的规格和礼仪不断增加,祭孔大典成为与祭祀天地、社稷并列的“国之大典”,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性仪式,历朝历代,开国之初,就要先祷告与天地,祭拜于孔子。

    孔子的香火不灭,中华文明的根系不断。祭孔乐舞则起源于更早的舜帝时期,是尽善尽美的韶乐孓遗,是东亚各国传统雅乐的源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交响乐,比世界交响乐之父——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早了3000多年,在世界音乐史上堪称奇迹。祭孔大典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是一个个进退谦让的礼仪规范, 将中国音乐舞蹈的礼乐教化功能发挥到极致,是中国礼乐文化的代表作。

    二、祭祀孔子是聆听圣哲先贤训导的殿堂

    近几年,祭孔大典上都有经典诵读的活动,一排排的孩子站在丹墀上、杏坛前、古树下、神道旁,高声诵读《论语》,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其实不用组织这些仪式性的活动,在这些圣哲先贤的像前默默肃立片刻,就会有一声声亲切而有威严的教导仿佛从历史的深处传来,穿透我们的心扉。在孔庙祭祀的,不仅仅是夫子一人,还有四配、十二哲、七十八位先贤、六十八位先儒,这些圣哲先贤,每个人都是一部精美的教科书,微言大义的四书五经和浩如烟海的传记、注解,是震耳发聩、响彻千年的黄钟大吕,他们的治家格言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又像长者絮叨而殷切的叮咛,让你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少走许多人生的弯路。

    三、祭祀孔子是翻阅中华民族形成的史册

    中华民族的融合发展史,其实是中原族群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互动史,从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金辽对峙、元朝以至于清代,都是民族大融合的关键时期,每一个少数民族取得政权,立足未稳,首要大事是设立孔庙,祭拜孔子,识汉家文字,认中华文化为正宗。在各地的孔庙,我们都能辨认出,金代的廊柱、元朝的碑文、清帝的诗章,是孔子把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以至于一些强悍凶顽的少数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符号,淹没在历史的滚滚烟尘中。

    四、祭祀孔子是重塑民族精神气节的血脉

    胡适认为,儒字即“懦”,儒者是西周统治下的殷商旧邦知识分子唯唯诺诺、苟且偷生的写照。然而自孔子之后,儒家不再是懦弱的代名词,而是积极入世、自强不息的一族。孔子从《易经》中汲取阳刚的一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以天下为己任,弦而歌之“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孟子继往开来,养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子一日三省吾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张载怀抱理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更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为后世效法。

    在孔庙从祀的,并不全是儒学之士,李纲、文天祥、陆秀夫、史可法、许谦等各个时代的民族英雄,他们不畏强暴,刚正不阿,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浑身碎骨浑不怕”,“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反对宋明理学,一生坚持抗清,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求实精神,仍然在清朝光绪34年被列为先儒。历代圣哲先贤、仁人志士的精神气节名载孔庙,彪炳千秋!在祭孔大典的氤氲烟雾中圣贤云集,栩栩如生,怎不让人心生崇拜,感慨系之!

    五、祭祀孔子是唤醒全球华人心灵的慰籍

    孔子思想是2000多年来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处事原则和民族性格,也是在海外的华人华侨怀念故国、安抚心灵、结交亲族的“神龛”。早期中国移民海外的历史是一部心酸的苦难史,他们一无所有,四海漂泊,只有怀揣着浸润到血脉里的儒家信念,靠着坚忍不拔、忍辱负重、顽强拼搏,才冲出了一条条生路,建立了一座座“唐人街”。海外的许多华人社区都建有孔子庙、孔子像,在孔子诞辰日举行祭孔活动,虽然仪式不那么规范,但他们的内心的虔诚却不容怀疑!孔子诞辰的时候敬上一炷香,教孩子们背上几句唐诗宋词,就是他们思念故国的信仰,就是他们莫大的安慰!

    六、祭祀孔子是共读人类和谐相处的圣经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语录,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普世价值”、“人类共同伦理”等,镌刻于联合国总部大厅。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诺贝尔获奖者大会的闭幕式上,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内斯·阿尔文博士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在2005年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青岛泰之发表致辞“孔子以教育来促进世界和平的思想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不约而同”。孔子和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一样,是人类永远敬仰的先知,孔子不仅仅属于他的故乡山东,也属于中国,属于东方,属于世界,是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

    把佛经、《圣经》、《古兰经》和《论语》等放在一起读一读,你会发现,他们的许多观点是相通的,都是劝人自律、向善、敬天、爱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跨越时空而不变,是人类共同的伦理、共有的价值观,只不过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而呈现出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是儒家道德能为东亚各国所奉行,孔子思想能为法国等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所启蒙,《论语》能够走进联合国大厅的关键所在。西方人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人不信宗教,这个人不值得交往。我们说,孔子思想虽然不是宗教,没有像宗教那样用前世来安慰人,用来生去引导人,而是告诉中国人,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今生,要作君子,要仁者爱人,修身齐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们在尊重西方人做礼拜的习惯、我们理解穆斯林祷告的神圣、我们支持佛教徒念经的权利的同时,我们同样也尊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以传统的礼仪,向先师进行揖拜,表达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敬意,只会让世界各国的人们尊重和敬仰。同时,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国推广孔子的思想,扩大中华的影响,促进人类的互信,维护世界的和谐,是民族盛典,天下大同,千秋伟业,功莫大焉。

    作者: 杨义堂

    来源:尼山世界儒学中心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0 www.jn001.com 联系电话:18605373500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