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回放
2021年10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0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入海口,凭栏远眺,察看河道水情,详细询问径流量、输沙量等。他强调,我一直很关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沿线就都走到了。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要强化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水生态空间管控,提升水旱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黄河沿岸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远眺黄河的。当时虽然不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在想什么,但能感觉到,他心里一定装着‘黄河宁,天下平’的千秋大计。”站在入海口码头,黄河河口管理局局长裴明胜对那个情景记忆犹新。
10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黄河入海口。在这里,他察看河道水情,详细询问径流量、输沙量等情况,擘画着黄河三角洲的发展蓝图。
黄河,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中分量很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脚步遍至黄河上游、中游和下游。这一次,他来到了最下游的黄河入海口。
眼前的黄河正处于秋汛期,10月20日下午,黄河以每秒4350立方米的流量裹挟着泥沙滚滚东流涌入大海,水势总体稳定。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但也曾是一条水旱灾害频发的河流。作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治理难度最大、水害严重的河流之一,黄河历史上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黄河一直体弱多病,水患频繁。”忧心黄河之病,着眼黄河之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黄河治理与保护。
这次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看,问得最多的,最关切的,就是黄河的治理和生态保护。
2021年国庆节期间,黄河经历了严重秋汛,在利津水文站出现了每秒5150立方米的流量,再一次刷新1989年以来东营市黄河最大流量,防汛形势严峻。在入海口码头,还可以清晰看到当时洪水越过主河槽“越界”到码头绿化带10多米的痕迹。习近平总书记观察得非常仔细,刚走上码头栈道,就指着绿化带方向,问是不是前段时间水位最高时的水边线。
“汇报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关心黄河防汛工作,水位多高、流量多少,都仔细询问,足见黄河安澜在他心中的分量。”裴明胜回忆。秋汛发生后,东营市及时启动大洪水防御机制,扎实做好度汛准备工作,全员投入防汛抢险,确保堤坝不决口、滩区不漫滩。裴明胜说:“习近平总书记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接下来,我们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提升水旱灾害应急处理能力,保护好黄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听完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向着黄河入海的方向,凭栏远眺。黄河万里,奔流激荡。地处黄河尾闾的东营正谱写新时代的新乐章,奏响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
干部心语
黄河河口管理局局长裴明胜: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到黄河入海口,嘱托我们一定要抓好黄河河口综合治理,重点做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河口管理局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同心同向,踔厉奋发,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强化刁口河备用流路保护,实施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建设绿色生态屏障体系,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朝着建设幸福河的目标奋勇前行!
群众感言
黄河河口管理局水调科副科长聂莉莉:作为一名从事黄河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工作的基层工作人员,亲眼所见在母亲河的滋润和涵养之下,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激励,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黄河河口管理局利津黄河河务局张滩管理段段长李敬文:作为一名有着28年治黄经历的一线工作人员,我见证了黄河河口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防洪工程日新月异的变化过程。下一步,我们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精钻研、传帮带实现治黄智慧的传承,守护大河安澜!
(稿件原载于2021年10月25日《东营日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