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沿着大运河看山东 >
沿着大运河看山东 | 大河之畔再现运河文化盛景!山东台儿庄古城多彩非遗尽显文化魅力
2021-11-24 来源:齐鲁网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编者按: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展现新时代大运河新风貌,11月23日—25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山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省内各市各网站、新媒体客户端协办的“沿着大运河看山东”网络主题活动举行。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3日讯走进台儿庄古城,步行不多时,就听到了一阵独特的曲调。独具特色的古朴建筑前,一帘白色的幕布上,正上演着精彩的皮影戏,讲述着抗战时期台儿庄人民的英勇事迹。而幕布后面,操纵着皮影人物的正是61岁的鲁南皮影艺术传承人陈守科。

    “我是鲁南山花皮影陈氏家族第四代传承人,世代家传。父母那一代人为了谋生,奔走在运河两岸,谋以生计。”陈守科告诉记者,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台儿庄人,家传的皮影手艺也正是起源于此。

    “我之前也沿着运河在各地展演,后来听说台儿庄古城重建,2010年回到这里,一直到现在。”陈守科放弃了其他地方的邀请,让皮影重新在家乡登台亮相。“我在这里也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支持,在这个基础上,我对传承有了信心。”陈守科表示。

    一场演出结束,游客意犹未尽,继续围观陈守科雕刻皮影。记者跟随台儿庄古城讲解员赵雅乐继续前行,赵雅乐表示:“皮影戏在当地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在过去电影、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

    为了获得生活保障,当时很多老一辈人走出台儿庄,沿着运河奔走,靠皮影谋以生计。不仅如此,历史上,台儿庄古城是傍水而筑、因河而兴的“水旱码头”。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涌动和交汇,带来了文化的融合,有着京杭大运河上最完整的运河文化遗产体系。柳琴戏、运河大鼓、张家狗肉等非遗项目在台儿庄古城流传了数百年,深受当地群众和各地游客的喜爱。

    运河的流经不仅把台儿庄的文化传播出去,更将全国各地的文化汇集于此。台儿庄古城扎染师王格表示,因为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更加包容多元,所以扎染也选择落脚此处。“台儿庄古城是一个非物质文化博览园,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体验完我们的扎染,又带向全国各地。”

    借助京杭大运河,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交融,形成了南北杂糅、各派融汇的独特台儿庄运河文化。古城也成为集八大建筑风格于一体、七十二庙宇汇于一城的运河标志城。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遵循“留古、复古、扬古、用古”的理念,作为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为游客展现了“动态”的运河文化,也将继续书写大运河的生动画卷。

    闪电新闻记者 刘晨 李静怡 李永文 报道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