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目前济宁市共有齐鲁文化名家1人、齐鲁文化英才2人、齐鲁文化之星109人,数量位于全省前列,共选拔济宁文化名家53人、济宁文化英才52人、济宁文化之星30人。此次参加见面会进行交流的分别是:第四批齐鲁文化英才、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三级教授刘向红,第五批齐鲁文化之星、济宁春之雨艺术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瑞,首批济宁文化名家、济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济宁市任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马国栋,第二批济宁文化名家、济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勇。
刘向红坚守教学第一线30年,践行孔子“学以致用、学以致道”教育思想,在校设立了“仁和敬信”文化育人平台、实施首善之师培育工程、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创新传统文化社团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学生纯正的政治底色、奠定坚实的人文素养、厚植浓郁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修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成为一个健全人、职业人、社会人、文化人、资源人。
谈及自己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30年的初衷,刘向红告诉记者,“我坚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初心就是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儒家精髓、坚定文化自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全员、全程、全方位实施课程思政,为的是让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做到政治认同、国家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让师生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做好中国人、讲好中国事。”
李家瑞从2019年8月开始担任任城区观音阁街道义务文化宣传员、义务文化辅导员。多年来,义务举办二胡培训,自编自创了许多和十九大相关的快板书,将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理论宣讲、政策普及等内容与文化文艺演出相结合,让理论宣讲通过文艺演出更加贴近“地气”,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动起来、乐起来”。
“宏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器乐,是我长期以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中国的拉弦乐器自古以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只能宏扬传承,决不能断代失传。”李家瑞说,“我们从事多年文艺战线上的文化名家文化名人必须极积行动起来,让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丰富多彩的文化作品,通过自身的演唱和表演,利用惠民演出的平台,耳濡目染、寓教于乐、潜以默化地传送千家万户。”
马国栋的本职工作岗位是任城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高级教师。他说,“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牢记着自己那份属于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书法的创新在少年,书法的希望在少年。书协的书法家们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书法的普及与教育,他们一直耐心细致地去辅导青少年书法爱好者。”
2014年以来,马国栋连续多年义务开展对市区内的教师、学生进行书法课程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教学培训活动。马国栋告诉记者,开展书法培训,并不只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更是为了传承千年的书法艺术,保持下一代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与热爱。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依托汉字,又将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审美的诉求和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是集中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直观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刘勇1990年开始担任济宁市曲艺家协会副秘书长,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这期间一直从事传统曲艺的传承发展和推广工作,2014年创作出版了《济宁传统曲艺》一书,填补了鲁西南地区曲艺文史记录的空白,并因此获得了乔羽文艺奖文学创作奖。2015年创办新文艺团体“曲兴社”并坚持常年义务演出达400余场次,极大地宣传了“文化济宁”和“曲乡艺海”的知名度。并先后编辑出版了《少儿快板教程》《少儿相声教程》和《少儿山东快书教程》等系列少儿曲艺教材,还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全国少儿曲艺考级标准,这些都填补了国内空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保护力度的加大,在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济宁市曲艺家协会牵头组织了“曲艺从娃娃抓起”系统工程,并通过“传统曲艺进校园”“少儿曲艺师资培训班”等形式,四年时间内共培训孩子上万人次,组织公益性的师资培训60多期,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少儿曲艺教师3000余人。刘勇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位来过济宁的游客记忆里,除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精美绝伦的仿古建筑,还有那古运河畔高昂曲折、跌宕起伏的曲艺唱腔与那低回清远、天地悠悠的胡琴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