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习语润儒乡”基层宣讲品牌推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经开区专场,介绍经开区“习语润儒乡·经讲和声”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品牌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
近年来,经开区党工委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采用多举措、多维度、多方位立足实际、发挥优势,依托“党员先锋宣讲团”“大学生宣讲团”等特色宣讲团队,打造了一批宣讲阵地、涌现出了一批宣讲人才、培树了一批宣讲品牌,逐渐形成了政府引导、学校参与、教授指导、志愿行动全方位的宣讲团队。在“智囊团”的帮助下,各界志愿者们立足经开区实际开展“五讲六进”宣讲、理论知识宣讲、应急知识宣讲、防灾减灾宣讲等。采用征集百姓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实行每周5场宣讲计划,每月一总结,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扎实做好经开区“宣讲”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让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时代洪流中,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吃苦耐劳的品格,培养朴素为民的情怀。
一、整合宣讲力量,筑牢宣讲品牌。经开区通过整合各类宣讲资源,打造了一批过硬的宣讲队伍,助推宣讲系列活动讲的“通俗”、听的“易懂”。一是党员先锋宣讲团筑牢基层思想阵地。我区依托“党员先锋宣讲团”利用每周开会前夕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用简单易懂的话语讲述党的好政策,讲述近期国内、省内、市内发布的贴近民生政策,让理论联系实际,政策联系生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二是整合资源精准开展各类宣讲活动。经开区党工委按照省市委部署要求,由区直各部门选拔理论骨干,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选拔理论知识老师,建立了经开区宣讲人才“智囊团”,根据我区各部门各自领域、百姓所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学生会、播音社团相关专业挑选出类拔萃的优秀大学生,通过“政府+学校+专业人士”等方式选拔出各类优秀大学生宣讲员、教授宣讲员,后期通过专业培训等方式让一批教授、讲师、大学生走向基层、走到企业、走进村庄开展宣讲活动,逐渐形成了你“点单”我来讲,你想“听啥”我准备的宣讲氛围,覆盖全区的理论宣讲网络。
二、丰富宣讲方式,打造新颖阵地。经开区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将政策、理论等宣讲内容通过“智囊团”再加工推向群众,塑造全方位立体化宣讲氛围。一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身宣讲小讲台。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宣讲阵地功能,打造“群众身边的小讲堂”。在宣讲前宣讲者要熟悉宣讲内容,并将宣讲内容充分消化理解,采用内容不变、宣讲方式变,官话、套话变白话,理论政策转变成与百姓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提前与镇、村宣传干部联系,提前获知村里最需求的理论知识,进行汇总整理,针对村情村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讲。例如:在马集镇刘街村宣讲应急知识时,讲师在台上讲,台下由党员干部及学生演练应急技巧,台上讲完、台下演示,静、动结合,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讲师与学生采用一对一引导,一对一解答,基本满足群众所需。对于不熟悉的领域,老师或学生拿出手机、电脑,现场连线求助“智囊团”获取答案后第一时间告知群众。二是线上线下齐宣传。在经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村委会经常可以看到“党员先锋宣讲团”“大学生宣讲团”的身影。逐渐形成了中心、所为点,站成线、志愿者为网的宣传阵地。村级宣讲活动结束后将各村开展宣讲工作的先进经验做法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进行推广,将推广的信息及时反馈村支部,并在村委公示栏进行公示。备受群众欢迎的课题或宣讲内容上传至学习强国APP、齐鲁壹点等中央级、省级新媒体平台推广。
三、深化宣讲活动,强化精准宣传。经开区通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推进理论宣讲进万家活动。一是“多方位”开展宣讲活动。全区72个行政村,均已开展理论宣讲活动88场次,做到了村村全覆盖;企业宣讲21次,政府宣讲22次。此外,党员先锋志愿者、大学志愿者宣讲员们围绕理论宣讲、文明创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科普、教育文化、健身体育、诚信建设、普法教育、生态环保等内容,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乐于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多举措”开展宣讲活动。经开区宣讲工作做到了村级阵地全覆盖、工作常态化,第一季度至今,已开展了112次宣讲活动,间接开展乡村振兴、入校帮学、幸福食堂、敬老爱老养老、美丽庭院、传统文化节日等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0余场,志愿者们以多元化方式对全区所有村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送“智”入村、送“爱”入家等方式打通政府与群众的最后1公里,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多维度”开展宣讲活动。经开区宣讲员们根据宣讲对象的不同,宣讲者采取不同宣讲形式,从而使得宣讲达到更好的效果。在疃里中学给300余名师生“学长式”宣讲;在马集镇沈庄村给农民群众“融入式”宣讲;在紫薇小镇示范基地内,通过示范性地讲解修剪造型植物技能的形式进行“技能式”宣讲……区级领导、单位职工等纷纷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群众带来一场场喜闻乐见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