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济宁市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我市共完成审计项目286个,查出违规金额22.9亿元,应上缴财政22.9亿元,审计提出建议592条,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持续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11月9日,市审计局代市政府向济宁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九次会议作了《2020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截至11月5日,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 109 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整改问题金额达56.49亿元,其中市本级统筹盘活存量资金8.58 亿元、增收节支 10.46亿元、促进拨付资金16.43亿元,实现了审计整改工作的新突破。
审计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是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步。全市审计机关坚持把审计整改纳入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布局,切实增强审计整改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一体推进,扎实做好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审计整改工作、推动审计整改工作的良好局面。同时,聚焦审计整改效率质量,全力推进审计整改制度化、规范化,成立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构建多方联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组成审计整改督查组,每周一调度,整改情况“直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制定《济宁市审计局审计结果执行工作办法》,创新实施“执行科+审计组”“双督促责任”整改模式,协同各业务科室、项目组长共同完成督促整改工作;实行党委政府督查、监督机关约谈、纪检监察问责、整改情况报告、整改结果公开审计整改“五项制度”,加大约谈、通报力度。此外,突出边审边改、立审立改、即知即改,提高整改工作的时效性,实行台账管理和销号制度,对照“问题清单”“建议清单”“移送清单”三张清单,持续跟踪,确保整改一个、销号一个,完善了整改落实责任链条,打通了监督环节“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全市审计机关将聚焦全市重点工作,把牢审计服务全市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的“方向盘”,坚持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