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记者 马锐青)昨日,记者从我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市外贸主体持续壮大、外贸规模持续扩大,外贸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全市进出口实绩企业1586家、增长14.1%。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84.1亿元、增长29.8%。
“全市进出口增幅由2018年的3.5%提升至2020年的18.3%,2020年全市进出口增幅居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增长35.9%、居全省第3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市在创新办法举措上下真工夫,切实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
优服务解难题 多部门形成服务外贸强大合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贸形势,我市积极发动广大外贸企业利用各种渠道开拓国际市场。上半年组织企业参加了第129届广交会、首届中国消费品博览会以及山东进出口商品(欧盟)云展会等18个线上线下国际展会,助力企业拓市场、保订单、稳发展。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市商务局会同县市区和相关涉外部门实施了商务领导干部包保县市区、涉外部门稳外贸服务队等包保帮扶工作机制,通过“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问题诉求即时回应机制,为22家外贸企业办结问题38条。同时,充分发挥涉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与海关、税务、外管等涉外部门合作,形成了服务外贸进出口的强大发展合力。
全市税务部门落实出口退税政策,不断简化退税手续,加快退税进度,做到应退尽退,今年上半年办理出口退(免)税12.88亿元、同比增长25%。外汇管理部门大力畅通外汇绿色通道,创新服务举措,为各类企业办理绿色通道业务542笔46亿美元;积极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在辖区内落地,我市成为全省辖内试点企业最多的地市,今年上半年为试点企业办理业务928笔,结算规模增至2.13亿美元、增长128%,企业办理业务往返银行时间成本节省了80%以上。
此外,在提升口岸服务水平方面,我市公开口岸服务承诺,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回应机制,对通过平台反映的问题做到接诉即办,办理单位24小时内与企业对接,及时反馈办理结果。
出政策激活力 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市商务局通过落实落细国家、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省32条扩大进出口等系列扶持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了企业扩大进出口的活力。
我市出台了扩大农产品进出口的实施意见(济政字〔2021〕29号),围绕扩大农产品进出口,着力构建农产品种养殖-流通-加工-外贸一体化产业体系。同时,会同相关部门相继举办了系列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会,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目前口岸环节收费为市场调节价收费,实行口岸收费公示自主更新,4月23日,组织召开“济宁市‘单一窗口’业务培训会议”,引导我市45家货代报关报检企业登录“单一窗口”口岸收费公示系统,自主更新收费项目和价格,公示率达100%。同时,加强口岸收费监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口岸降费要求,加强货代等口岸经营企业收费监管,规范收费行为。
此外,引导企业用好出口信保以及“鲁贸贷”“信保贷”等政策,保障外贸企业防风险、促发展。
搭平台促发展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对外开放平台是内陆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此,我市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和特色平台开发作为着力点,努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航空口岸开放、陆港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上持续发力,推进海关监管场所建设。“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上半年发布,明确支持济宁空港口岸开放,并将兖州国际陆港纳入重大对外开放载体建设工程支持名单。目前,兖州国际陆港已建设完成海关监管仓库、集装箱作业区、铁路专用线等配套设施,预计8月份建成海关综合服务中心,年底全面竣工,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也将于10月份建设达到验收标准。
同时,注重做好特色平台建设,依托我市产业特点,建成“济宁大蒜”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自平台并上线运行,全国专用车及零部件技术贸易措施评议基地申建工作也已启动,大龙网、领域科技等跨境电商平台落户济宁。5月19日,金乡县宏腾果蔬有限公司成功通过跨境电商B2B直接出口生姜50.22吨,实现了跨境电商报关报检“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