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等在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2021年11月8日,刚刚经历了一场瑞雪的北京,天高云淡,晴空万里。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13个方面全面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旗帜鲜明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砥柱中流的百年大党,正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引领中国巨轮驶向光辉的复兴彼岸。
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组织六十二支“小马扎”宣讲小分队深入到社区、学校、农村和企业,利用快板、诗歌、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图为2021年11月23日,“小马扎”宣讲小分队队员在马涧村花卉大棚宣讲全会精神。人民图片 刘继东/摄
2021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距离发布会还有1个小时,发布厅里已布满中外记者的“长枪短炮”。
中国共产党何以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坚持党的领导”、“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发布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这样阐释百年大党的制胜秘诀。
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奇迹”的奥秘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图为投票表决的现场。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2021年9月13日,正在陕西榆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杨家沟革命旧址。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在杨家沟战斗并生活了100多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40余篇文献及80余封电文稿,用电台指挥全国解放战争。
“嘀嗒、嘀嗒、嘀嗒……”
一封封电报、一道道电波,让“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声音”从陕北窑洞飞向各个战场。全党全军无条件执行命令,上下“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摧枯拉朽、所向披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成拳。
从战争年代确立“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到改革开放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始终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
1929年12月,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根本原则。图为2021年7月19日,在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举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观众在油画《古田会议》前驻足。 刘新武/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开创事业新局面的重中之重,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对党的领导的性质、定位、作用作出一系列深刻阐释。
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和科学内涵,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为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思想提供了理论指南。
2017年金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在人民大会堂久久回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全面领导”。铿锵有力!
强烈的问题意识,对人民呼唤的及时回应,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