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我市有6种电信网络诈骗发案一直较多,分别是:兼职刷单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网络贷款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例一.杀猪盘诈骗
我市韦女士通过某社交软件认识一名男子,自称外贸公司老板,早年工作打拼老婆出轨,双方聊得投机,对方告诉韦女士可以通过网络投资虚拟货币赚钱,引导其安装登录“火币”、“币安”、“瑞信”APP,在对方带领下选择“虚拟货币”进行交易,从中获利两次并提现4000元。后对方以韦女士网速慢容易错失投资时机、需要交税、开通VIP、交易限制等为由,在一个月内先后引导韦女士向另一名所谓的“投资理财大师”转账29次,虽显示个人的投资账户“盈利”,但始终无法提现,遂发现上当受骗,累计被骗129万元。
作案手法剖析:
第一步
“寻猪”。骗子伪裝为成功人士,通过婚恋网站、网络社交
工具寻觅、物色诈骗对象,与你聊天交友,确定男女朋友、婚恋关系,甚至远程下单赠送昂贵礼品,取得信任
第二步
“诱猪”。骗子推荐博彩网站、赌博APP、理财平台等,谎称系统存在漏洞、有内幕消息、有专业导师团队等,只要投注就能稳赚不赔,甚至先提供一个账号让你帮忙管理,进行体验,从而诱导你投注。
第三步:
“养猪”。当你少量投注时,回报率很高,提现很快,让你逐
渐产生贪婪的欲望,继续加大投注金额。
第四步:
“杀猪”。在你投入大额资金后,发现网站、APP账户里的资金无法提现,或在投注过程中,全部输掉。此时,才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
警方提醒:素未谋面的网友、网恋对象推荐你网上投资理财、炒数字货币(虚拟币)、网购彩票、博彩赚钱的都是骗子!
你把他(她)当神,他(她)把你当猪。
注:“猪”指的是被骗的受害人
案例二.冒充客服诈骗
我市王女士接到自称“某东”客服人员电话,称其在“某东商城”购买的化妆品质量不合格,可以向其赔款补偿,对方要求王女士下载远程视频软件,共享屏幕,按照其指引进行操作退款。期间,对方告诉王女士其“信用太低”,需要将其“某呗”额度中的16439元套现认证,王女士将钱套出后,按照对方要求转给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后对方又让王女士继续贷款给其转账,王女士方才意识到被骗。
作案手法剖析:
第一步:
骗子冒充购物网站客服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说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的你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谎称你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给你进行退款赔偿。
第二步:
诱导你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你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或者是利用你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你
款从中借款,然后转给骗子。
警方提醒:当有网络卖家或者客服主动联系为你办理退货退款时,一定要小心!
案例三.网络贷款诈骗
我市刘先生接到一自称“某东”贷款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以“无需征信、无需抵押、快速放款”为由,诱导刘先生添加客服微信,并下载“某东金融”APP填写个人信息。刘先生申请额度后却无法提现,对方谎称刘先生银行卡号填写有误,导致账号被冻结,需交纳“解冻费”才可提现,同时承诺解冻后“解冻费”将全额退还。刘某因急需贷款,遂按要求向对方转账25000元,后对方将其拉黑。
作案手法剖析:
第一步:
骗子会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幌子,吸引你下载虚假贷款APP或登录虚假贷款网站。
第二步:
让你以“手续费、刷流水、保证金、解冻费”等名义
先交纳各种用。
第三步
当骗子收到你转的诈骗钱,便会关闭诈骗APP或网站,并将你拉黑。
警方提醒: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正规贷款在放款之前不收取任何费用!
案例四.刷单返利诈骗
我市杨女士在QQ群内看到有人发布网络兼职招聘信息,称有一份“兼职刷单、赚取佣金”的工作,加对方好友后,对方将其拉到一个“刷单QQ群”,并向杨女士介绍该工作就是在“某美优品”购物平台匹配商品,用不同网络IP帮助商家商品增加销量人气。按照购买金额的5%支付“佣金”。杨女士遂按照对方指导进行刷单,获利218元后,发现对方派单的交易额度越来越大,并且对方以必须“做足单量”才能连本带利一块提现为由,促使杨女士多次刷单,先后被骗31480元。
作案手法剖析:
第一步:
骗子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等发布兼职信息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并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等方式诱骗你。
第二步:
佣金到账刷第单时,骗子会小额返款让你尝到头,当你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并将你拉黑。
警方提醒:骗子往往以兼职刷单名义,先以小额返利为诱饵,诱骗你投入大量资金后,再把你拉黑。
案例五.冒充熟人或领导诈骗
我市贾先生在微信上收到一条好友验证信息,自称“某湖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王某”。添加微信好友后,“书记”与其闲聊,询问“最近工作是否顺利”等情况。第二天,贾先生收到“书记”微信,称:急需周转一笔钱,直接转给别人不方便,自己先将钱转给贾先生,让贾先生帮忙转给对方。随后,“书记”向其发来一份汇款的电子回单,同时以“跨行转账有延迟、事情较急”为由,催促其先行垫付,贾先生遂向“书记”提供的账户转账10万元。
作案手法剖析:
第一步:
“领导”主动添加好友。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手机通
讯录和相关信息,冒充相关“领导”通过微信或QQ添加你为好友。
第二步:
“暖心关怀”骗取信任。骗子用关心下属的口吻,降低你的戒备之心,甚至还会主动提出帮助你解决困难,让你对个人事业发展浮想联翩。
第三步:
花式理由要求转账。当你感觉与“领导”更亲近时,骗子趁势而为,向你提出转账汇款的要求,转账理由多种多样,比如借钱、送礼、请客等。
警方提醒:如遇到自称领导通过微信、QQ等添加好友,并要求转账汇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案例六.冒充“公检法”诈骗
我市孟女士接到自称“济宁市公安局”民警打来的电话,准确说出了其身份信息,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让其到“上海市公安局”接受调查。孟女士因暂时无法去上海,该“民警”又向其推荐了“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的QQ号。孟女士添加QQ好友后,对方打开视频,显示对方穿着警服,孟女士信以为真,开始接受对方“调查”。期间,对方通过QQ将带有孟女士照片和身份信息的“通缉令”发给孟女士,并不断恐吓孟女士让其严格保密,不准告诉任何人,同时要求孟女士将其银行卡内的27万多元全部转入对方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接受审查,后孟女士提出质疑,并到就近派出所了解其涉案情况,派出所民警提示其被骗。
作案手法剖析:
第一步: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你的个人身份等信息,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
第二步:
编造你涉嫌银行卡洗钱、拐卖儿童犯罪等理由,同步发送伪造的公检法官网、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对你进行威逼、恐吓,以使你相信和就范。
第三步:
诱导你去宾馆等独立空间进行深度洗脑,以帮助你洗脱罪名为由,要求你将名下账户所有钱款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证件或法律文书,绝不会通过网络点对点地给违法犯罪当事人发送通缉令、居留证、逮捕证等法律文书!
除了上述几种平时发案比较突出的类型,在一些特殊时期,诈骗分子也很会“抓节点、蹭热点”,比如:学校寒暑假期间,冒充老师潜入家长微信群、QQ群,以各种名目向家长收钱;双十一、双十二前后,冒充电商客服、快递员,对网购群众进行精准诈骗;临近年底,学生寒假辅导、ETC升级、公司营业执照年审等问题也比较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作案。所以,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时时处处都要提高警惕,绷紧防骗的安全弦,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还有一些其他诈骗手法如下:
(一)仿冒身份欺诈
1.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诈骗: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指令其在取款机上将钱转走。
2.医保、社保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医保、社保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账户出现异常,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3.“猜猜我是谁”诈骗:犯罪分子打电话给受害人,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冒充熟人身份,向受害人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二)购物类欺诈
4.假冒代购诈骗:犯罪分子假冒成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餌,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实施诈骗。
5.低价购物诈骗:犯罪分子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物品等转让信息,当事主与其联系,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6.收藏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收藏协会,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缴纳评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账户。
(三)活动类欺诈
7.发布虚假爱心传递: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网络上,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际上帖内所留联系电话是诈骗电话。
8.点赞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社交平台上,套取足够的个人信息后,以获奖需缴纳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四)利诱类欺诈
9.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冒充知名企业,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投递发送,后以需交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0.娱乐节目中奖诈骗:犯罪分子以热播栏目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诈骗。
11.兑换积分诈骗: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诱使受害人点击钓鱼链接。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12.二维码诈骗: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13.重金求子诈骗: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缴纳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14.电子邮件中奖诈骗: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犯罪分子即以缴纳个人所得税、公证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五)虚构险情欺诈
15.虚构车祸诈骗:犯罪分子以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16.虚构绑架诈骗: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
17.虚构手术诈骗:犯罪分子以受害人子女或父母突发疾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
18.虚构危难困局求助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病重、生活困难等虚假情况,博取广大网民同情,借此接受捐赠。
19.虚构包裹藏毒诈骗: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20.捏造淫秽图片勒索诈骗: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账号邮寄给受害人进行威胁恐吓,勒索钱财。
21.虚构外遇流产做手术:犯罪分子冒充儿子发送短信给父母,充分利用老年人心疼儿子的特点,诱惑受害者转账。
(六)日常生活消费类欺诈
22.冒充房东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
23.电话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24.电视欠费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
25.机票改签诈骗: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26.订票诈骗:犯罪分子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以“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实施诈骗。
27.ATM机告示诈骗: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粘贴虚假服务热线,诱使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28.刷卡消费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卡消费可能泄露个人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设套,套取银行账号、密码实施犯罪。
29.引诱汇款诈骗: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七)钓鱼、木马病毒类欺诈
30.伪基站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 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实施犯罪。
31.钓鱼网站诈骗: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八)其他新型违法类欺诈
32.校讯通短信链接诈骗:犯罪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链接进入后,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33.交通处理违章短信诈骗: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等发送假冒违章提醒短信,此类短信包含木马链接,受害者点击之后轻则群发短信造成话费损失,重则窃取手机里的银行卡、支付宝等账户信息,随后盗刷银行卡。
34.结婚电子请柬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电子请帖的方式诱导用户点击下载后,就能窃取手机里的银行账号、密码、通信录等信息,进而盗刷用户的银行卡,或者给用户通讯录中的朋友群发借款诈骗短信。
35.相册木马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小三”身份激怒受害人点击“相册”链接,种植木马病毒获取用户网银信息等。
36.金融交易诈骗:犯罪分子以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37.办理信用卡诈骗:在媒体刊登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广告,当事主与其联系后,以缴纳手续费、中介费等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38.复制手机卡诈骗: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39.虚构色情服务诈骗: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40.提供考题诈骗: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撥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41.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42.公共场所山寨WiFi:在公共场合放出钓鱼免费WiFi,当事主连接上这些免费网络后,通过流量数据的传输,将手机里的照片、电话号码、各种密码盗取,对机主进行敲诈勒素。
43.捡到附密码的银行卡:犯罪分子故意丢弃带密码的银行卡,并标明了“开户行的电话”,利用了人们占便宜的心理诱使捡到卡的人拨打电话“激活”这张卡,并存钱到骗子的账户上。
44.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窃取受害者网银登陆账号和密码,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要求受害者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来进一步诈骗。
45.先转账、再取现、后撤销:犯罪分子利用银行转账新规中转账和到账时间的“时间差”来设置圈套。采取先转账、后给现金的诈骗套路,在骗取到受害人现金后,撤销转账。
46.补换手机卡:先用几百条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轰炸手机,以掩盖由10086客服发送到手机号码上的补卡业务提醒短信;然后,拿着一张有受害者信息的临时身份证,去营业厅现场补办手机卡,使得机主本人的手机卡被动失效,从而接收短信验证码把绑定在手机APP上的银行卡的钱盗走。
47.换号了请惠存: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机主的通讯录资料后,假冒机主给手机里的联系人发短信,声称换了新号码,然后向其手机里的联系人进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