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保护实用技巧——App使用篇(上)对App从下载、安装、注册、登录、使用、注销等全过程通用的个人信息保护注意点和技巧进行了说明,下篇将聚焦App们所自行提供的功能和机制,为用户带来优质服务的同时,也给予用户好的“隐私体验”。
为了体验这些新的“功能”和“机制”,建议大家将App更新到最新版,经过不断改进提升,最新版的App往往在各个方面更加安全、好用。
1 撤回授权登录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很多App在登录环节不提供注册账号服务,仅限于使用第三方账号的间接登录体系,如通过微信、支付宝、QQ等账号进行授权登录,授权后的App可获取到个人昵称、性别、头像等公开信息,这种登录方式相对方便,可避免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
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用户很可能早已忘记了授权登录过哪些App而让人“闹心”。担心自己的账号有安全问题,想注销账户或撤回授权也无从下手。事实上,以微信、支付宝等平台型应用为例,提供了便捷的撤回授权登录功能。通过使用相关功能,可方便对授权登录的情形进行管理,当用户撤回账号授权后,可选择删除留存的个人信息,切断与授权登录App之间的关联关系。
>>>>支招:
1.以“微信”为例,点击【我】-【设置】-【隐私】-【授权管理】-【管理】-【删除】;
2.以“支付宝”为例,点击【我的】-【设置】-【安全设置】-【账号授权】。
2 关闭使用“人脸”等自动登录方式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有些App申请收集使用“人脸”、“指纹”、“声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作为登录密码,用于确认本人操作,解决了因忘记多位数字密码带来的登录“烦恼”,便利指数大大提高。
>>>>支招:
2.以“微信”为例,点击【我】-【设置】-【账号与安全】-【声音锁】-【关闭登录微信】。
3 增强社交隐私设置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基于博客、论坛、社区等的社交类App除了提供话题讨论、信息分享和关注互动等功能,也推出了很多基于地理位置、用户习惯喜好、好友链条等的新型社交功能。为实现相应功能,很多App会借此申请开启位置、通讯录等权限,推荐“附近的人”或寻找与你“共同适用”该App的好友,这可能导致很多个人敏感信息被收集。事实上,很多社交类App设置了增强隐私设置功能可供用户使用,如打开好友验证功能,关闭“附近的人”和“所在位置”等,把选择权交给用户。
>>>>支招:
1.以“微信”为例,可选择关闭 “推荐通讯录好友”、“附近的人”,设置“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功能,打开好友验证等功能,尽可能少提供个人信息;
2.以“快手”为例,提供了同城交友的功能,点击【左上角】-【设置】-【隐私设置】-【隐藏位置信息】。
4 管理个性化标签和定向推送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为了提升收集个人信息的透明度和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控制力,有些App除了在隐私政策中告知个性化推荐功能收集信息的类型、使用目的,还提供了屏蔽个性化信息与程序化广告等服务推送功能,给予用户一定的选择权。一方面,用户可以自主管理兴趣标签,接收与个人更高相关程度的信息,如感兴趣的账号、资讯、广告等,让个性化推荐更好地“协助”用户;另一方面,用户可通过点击推送信息栏中的“X”,设置关闭“推送通知”、“广告设置”等按钮拒绝消息、程序化广告推送,减少其对用户的打扰,屏蔽不必要的推送广告。
>>>>支招:
1.以“今日头条”为例,点击【我的】-【系统设置】-【广告设置】-【程序化广告展示设置】,开启后看到的广告数量不会少,但广告的精准程度将会降低;
2.以“百度贴吧”为例,点击【我的】-【设置】-【兴趣设置】-【选择喜欢的标签】,可以管理个性化标签。点击首页发布内容栏右上角的“X”,可关闭不感兴趣的推送;
3.以“贝壳找房”为例,点击【我的】-【设置】-【推荐设置】-【仍要关闭】,可拒绝接收贝壳专属推荐的精选房源信息。
5 使用匿名身份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在使用餐饮外卖和网络约车类App时,经常可以发现用户与外卖小哥、司机与乘客之间在相互联系时只能看到“虚拟”手机号。这是因为很多App平台默认开启号码保护功能,对用户电话、配送地址等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用户的真实电话号码已隐藏,既保障了联系渠道的畅通,又保护了用户的隐私。
另外,有些网络购物类App提供了在提交订单时,默认“匿名购买”,用于评价、分享商品的个人信息做去标识化处理等,用户还可以在App上删除商品浏览和搜集记录、隐藏搜索记录。
>>>>支招:
1.以“美团”为例,在提交订单、联系骑手等环节留心查看并开启“号码保护”功能;
2.以“手机淘宝”为例,在提交订单后留心查看并开启“匿名购买”功能,在搜索发现商品中可点击右上角图标开启“隐藏搜索记录”等功能保护个人信息。
6 关闭免密和快捷支付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免密支付主要是指小额支付无须密码,很多生活场景会用到免密支付,如外卖订餐提交订单后直接扣款、网约车到站结算后直接扣款等。在享受提升支付体验,更加方便快捷的同时,也要警惕因此带来的个人信息滥用、盗刷等可能,尤其是在App登录账号、密码泄露情况下,通过App绑定的第三方支付、银行卡、信用卡面临账号安全和资金安全风险。通常,App会采取多重风险控制方式提升免密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如果对免密支付还是有所“顾虑”,可以选择关闭该功能。
>>>>支招:
1.以“京东”为例,通过绑定银行卡或信用卡完成支付,可在【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小额免密】中选择是否开启免密支付功能;
2.对于自身没有支付功能,需要跳转至第三方平台支付的App,可以在第三方支付App中管理免密支付授权。以“支付宝”为例,可点击【我的】-【设置】-【支付设置】-【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7 增强发布内容隐私设置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在使用涉及平台发布内容类别的App时,如在群组、朋友圈发布个人动态信息,有些平台提供了“谁可以看”中的“私密”、“部分可见”、“私密账号”等选项,个人信息仅可以对其指定粉丝或好友可见,其他用户不能直接关注到该个人账号,或对其发表“点赞”、“喜欢”等评论。这将展示发布信息的选择范围权交给用户,且信息不会被系统推荐到公开信息流中,提升用户对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控制力。
>>>>支招:
1.以“抖音”为例,从【我的】 -【设置】 -【隐私设置】-【私密账号】中开启相应的受众范围,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以“微信”为例,点击【发现】-【朋友圈】-【发表文字】-【谁可以看】-【私密】。
8 管理“小程序”收集个人信息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在使用App嵌入的小程序时,通常需要App授权个人信息登录,如:个人昵称、头像、性别、App账号等,并通过App开启支撑小程序运行的基本业务功能必要权限,如:寄快递可能需要电话权限方便自动获取电话号码、网约车需要位置权限快速定位用户位置等。同时有些小程序跟App一样,也提供了可选择的账号登录替代方案、授权内容及有效时长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可使用上述功能有效管理“小程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支招:
1.以“微信”为例,提供了在授权小程序账号登录时的用户身份标识项,避免个人信息被二次收集,强烈建议选用可替代的、临时有效的登录方式,同时在小程序右上角中的设置选项中管理个人信息,防止基于昵称、头像等方式的追踪行为;
2.以“支付宝”为例,提供了默认授权小程序一个月内有效的使用时长,可以通过小程序右上角的“关于”、“设置”中,撤回用户信息或相应权限的授权。
9 使用未成年人保护设置
实用指数:★★★★
便利指数:★★★
为了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儿童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很多(短)视频、网络游戏类App除了在隐私政策或用户协议中加入专门的儿童个人信息保护规则,还提供了青少年浏览模式、成长守护平台等功能,以弹窗提示、亲子账号绑定等方式告知儿童监护人,并征得儿童监护人同意。App赋予了家长更多对儿童个人信息管理权限,同时也加强引导儿童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避免了网络沉迷和不良内容对儿童身心的影响。
>>>>支招:
1.以“优酷视频”、“爱奇艺”等视频App类为例,从首页弹窗进入青少年模式或点击【我的】-【设置】-【青少年模式】,查找开启未成年保护工具,教育引导儿童规范上网行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2.以“抖音”为例,可点击【我】-【设置】-【未成年保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