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 中共济宁地委书记处书记高逢五调任中共泰安地委书记处书记。
1972年 全省第一家具有5000毛精纺锭规模的济宁毛纺织厂开始筹建,8月28日破土动工。1975年下半年试生产,1976年1月正式投产,填补了山东省毛纺工业的空白。
1986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济宁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常委会工作报告,听取了六届二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通过了政治决议和其他各项决议。与会委员列席了市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接受宫祥辞去市政协主席职务、4人辞去常务委员职务,补选陈继赞为主席,增选常务委员2名。
1989年 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1989年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认真贯彻执行《企业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继续配套、完善、深化、发展承包经营责任制,搞好内部配套改革。同时,推进企业间的兼并、联合,积极稳妥地试行股份制,进一步推动政企分开,使企业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逐步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机制。
1996年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指出,各级党委、政府对各种经济成份要一视同仁,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各级领导干部任期责任目标。“九五”期间,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高。《规定》对个体私营经济的从业人员、经营商品、经营方式、登记注册、用工办法等方面作了规定。要求鼓励发展外向型个体私营经济,做好个体私营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鉴定、认可,名优产品的评选和商标注册;从业人员的职称、技术等的评定;提高个体私营业者的社会地位,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个体私营业户生产经营所需场地和水电,帮助解决生产经营短缺资金,重视私营企业中党团组织、工会组织的建设。
1998年 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核资和资产评估工作,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工作,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各项制度。
2004年 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贾万志出席并讲话。贾万志强调,要拉长五大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深化农村税费、土地使用制度、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増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要着眼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支持“三农”的投资保障机制;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水平;要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改进领导方式方法,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2010年 市委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完善“书记抓、抓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
2019年 农业农村部为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授牌,金乡县以全国第三名、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