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耕地保护
2022-01-13 来源:土地观察
  • 作者:编辑:张正婕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从农业产出增长、经济效益提高与农业生产潜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统一的实践案例(如吉林省四平市的“梨树模式”)来看,继续稳定全国粮食产量,夯实应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良种良法育良田的同时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不仅需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奋力提升农业科技现代化水平,也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领航把舵,带领农民走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18年连续丰收,这是我们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还要努力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然而,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和高位稳定,意味着坚守耕地红线面临着艰巨挑战。需要注意的是,耕地长期持续全面的高强度利用,一方面耕地退化发生面大,北方耕地盐渍化,南方土壤酸化,东北黑土地变薄变瘦变硬,华北平原的地下水漏斗在不断加深,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地下水和河湖污染日趋严重,西南山区丘陵区耕地石漠化,西北干旱区和青藏寒旱区耕地荒漠化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威胁耕地资源保障安全,而且危害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坚守耕地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目标任务空前艰巨。另一方面小农户粮食生产格局并没有发生深刻变革,耕地资源利用比较效益低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耕地“非粮化”、新增补充耕地“边际化”问题破解存在困难。

    在当前情形下,坚守耕地红线,必须坚持数量质量并举,坚持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做到用“长牙齿的硬措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耕地。应加快完善耕地保护的法律制度,通过细化、修正相关条文使各项法律规定更加简明,具有可操作性;构建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的监测预警技术体系,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耕地资源源头保护与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突出耕地资源质量建设和耕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质量保护,走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把耕地生态保护修复写进法律,把维护耕地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的硬措施明确为法律规定。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