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一篇笔者的文章《2022年经济情况预测》,来解读下一年度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词汇。
一、2022年经济形势研判:“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一)需求收缩
新冠疫情流行至今已有2年时间,期间反反复复发生,防疫已经成为常态化,使得人们普遍开始存钱,收缩消费。从疫情开始之初,严防死守、待在家中、封城停工,到解封进行经济刺激计划,再到其他国家疫情严重,我国出现机遇期,最后在2021年下半年的出现明显放缓情况。无论多少外部特殊情况及经济刺激,都无法改变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因为这是人类面临危险时的一种本能,即减少活动,以存储资源来度过危机;用一句大家普遍认可的话:疫情改变了全世界!
2021年下半年,往年最广为热议的互联网消费节“618”、“双11”、“双12”也似乎已经淡出视野;本应该出现的“金九银十”楼市购买热潮,却冷淡异常,还爆出恒大地产债务违约的“大瓜”,许多房地产公司出现债务违约风险,这明显说明以前有较大流动性,而这会却已经大大减弱的情况。例如,以前A公司一年的流动性是100亿,可以还贷10亿,还剩5亿利润;到了今年,流动性变为50亿,还要还贷10亿,利润还剩-2.5亿,那就是欠债,出现债务违约,并且一些房地产公司为了利润最大化,均会采取将资产抵押获得最多的贷款额度,因此流动性一旦出现问题,就无法偿还贷款,面临债务违约风险。
(二)供给冲击
美元全世界到处“放水”的结果是大宗货物交易价格不断上升,这直接导致国内生产商品的原材料价格在持续走高,尤其是铜、铁等,进而导致最终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供给端迎来涨价潮。目前从市场的运转情况看,需求端已经在萎缩,供给端却提高价格,供应链紧绷,维持“不敢涨价”,害怕消费者不买账,“生产—消费”循环空转现象较为严重。
此外,由于疫情在世界各地传播的不均等性,造成经济全球化形成的世界分工格局面临威胁。有些地方存在疫情而停止生产核心零部件,会导致其产业链下游某国无法开展生产工作,整个产业链生产端面临减产、停产的威胁。例如2021年出现的“汽车、手机芯片荒”问题。
(三)预期转弱
今年以来,已经先后出现“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等新冠变异毒株,全世界的人类都在逐渐意识到新冠疫情将会长期存在,由此短期节省行为转变为长期悲观预期,也是大环境所趋。
就国内而言,我们高效防疫获得的“战略机遇期”将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而逐渐消失,即“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我国的出口总值会随着其他国家走出疫情,恢复生产而逐渐降低,达至一般水平。
基于上述三种走低因素的分析,判定明年经济的下行压力更大,国家提出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