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民生新闻
  • 公安交警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202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经济 |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有新作为
2021-12-29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 作者:陈益民编辑:张正婕
  • 关于明年金融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全省金融部门特别要在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所创造和提高,争取作出新贡献,展现新作为。

    形势认识要有新高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经济基础,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央要求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央明确,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在此基础上安排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等涉及国计民生、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都要求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安排部署全省经济工作,在重视全国共性情况的同时,更要关注省情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我省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一高一低”(“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速度低于全国水平”)发展战略目标近年出现了新情况,特别是我省的经济增长遇到严重挑战。三是七月份特大汛情,给全省造成严重损失,使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全省金融机构要从这个高度认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责任,认真把握国家经济金融方针政策,结合河南实际创造性贯彻落实。要从稳中求进“进”的意义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努力加大金融供给力度,确保各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增长明显高于上年,信贷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业务领域要有新开拓

    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为把“六稳”“六保”落到实处,提出了很多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措施。人民银行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以释放流动性,增加金融供给,减轻企业和市场主体负担。中国银保监会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金融监管措施,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省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国家金融方针政策,进一步拓展金融服务和金融供给领域。

    其一,把常规性金融服务工作做得更扎实。继续做好支持三农、支持县域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民营企业、支持乡村振兴、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绿色发展等常规金融工作。其二,全力支持增加市场主体数量。目前,全国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提供了8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我省市场主体数量截至2021年11月底达到848.2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但我省市场主体密集度与全国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全国每百人拥有10.64个市场主体,我省每百人仅有8.53个市场主体。这是影响全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金融部门要采取措施,支持增加市场主体数量,支持市场主体活跃繁荣。其三,大力支持县域重点产业园区。当前,一些特色产业园区存在明显金融制约和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应主动作为,比如分包特色产业园区、尝试主办银行制度等找到突破口。其四,围绕“十大战略”实施,创新信贷管理机制,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落到实处,促进“十大战略”在实现河南“两个确保”宏伟目标过程中发挥引领、支撑和促进作用。

    经营管理要有新改进

    其一,要切实增强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抓住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机会,用好每一次货币政策工具出台的新能量,如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释放的流动性,要积极跟进,抓紧向市场主体传导,争取全省信贷增长达到新高度,切实增加全省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获得感。其二,用好贷款利率下调机会,降低企业利息负担。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的正向趋势,就是银行利差收窄,降低市场主体获得贷款的门槛和负担。各家银行业机构必须及早做好功课,进行相应核算调整,采取措施规范存款、理财等负债端业务,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资金配置能力。其三,切实改进信贷经营机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设置贷款期限。对受疫情、汛情、原材料涨价影响造成的经营困难企业,银行要对企业采取贷款展期或者续贷的办法,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其四,让信用贷款回归银行贷款主体。当前,在相当数量银行机构中存在着严重的信用不对称问题。银行对贷款客户动辄要求提供担保、联保、抵押、质押等关系物品,既提高了贷款成本,又延缓了贷款周期,不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有的银行机构甚至不办理信用贷款。这是银行信贷工作粗放的表现,应该尽快从根本上改变。其五,认真领会和把握风险处置与支持实体经济的关系。如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识别、提高金融监管容忍度等,要有与时俱进的判断和针对性举措。对地方银行机构的监管,要把支持和促进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作为重点,因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才是最有效的防控风险措施。

    整体功能要有新提高

    首先,发挥金融整体功能要解决观念约束问题。设在省市县的金融机构,除了是它所隶属的总部分支机构之外,还是所在地经济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承担着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的任务。政府主管金融部门思想上不要自我约束,要理直气壮担负起管理这些金融机构的责任。其次,建立完善有利于发挥金融整体功能的机制。要与各家金融总部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起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支持全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运行机制。这个机制要联系当地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由政府搭台,充分利用现代智能化信息化条件,构建一个由政府部门、市场主体、金融机构共同参与,互相联系协作支持的“经济金融共同体”(可称为“一体多面”机制)。最后,政府要加强和改善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发挥好金融整体功能,有效建立联系企、银、政的“一体多面”运行机制,保证和促进这个机制的顺畅有效运行,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搭建平台,即建立起这个“一体多面”机制;明确任务,即对省内金融机构提出明确的金融增长计划任务;激活主体,即不断注入市场主体,激发银行机构联系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确保市场主体顺畅地解决“金融获得性”;纾困解难,即在市场主体、金融机构遇到运行不畅问题时,政府出面提供帮助支持。可以预期,这个“一体多面”经济金融共同体的顺畅运行,就会使金融整体功能得到较好发挥,进而较好解决对小微企业、民营经济、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进而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农村信用联合社原主任、高级经济师)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