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有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连云港全市上下立足实际,加大政策引导和投入力度,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能效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全市服务业呈现稳固向好的发展态势。
落实政策制度,
服务业提质增量立见实效
全面推动服务业制度创新、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地生根。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模式,率先开行过境和出口两类国际班列,实现中亚地区主要站点全覆盖。探索国际班列集装箱“船车直取”零等待,获得全国推广。为解决过境集装箱发运中间环节多、单证流转频繁等长期困扰企业的难题,以中哈物流基地和上合物流园两个标杆示范项目为主抓手,打造多式联运高质量标准化运输体系,各类手续办理由“串联”变为“并联”,开创运抵申报、报关放行等业务100%电子化、一站式办理,中转作业时间、单箱中转成本相比之前分别压缩75%、60%。实现了效率、成本“一升一降”的蜕变。
创新申报模式,
省级专项资金争取再创新高
为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连云港市企业高质量发展,该市建立重点服务业项目库,挑选优势项目,完善申报手续,提前准备好材料,积极开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2021年,全市累计申报省级专项服务业资金19项,其中徐圩多式联运中心二期、“一带一路”供应链基地(连云港)项目二期等15个项目获批资金4138万元,扶持资金额度位居全省第二位,接近去年资金的2倍,项目总数和资金量接近苏北另外4个市的总和。
抢抓战略机遇,
国家物流枢纽创建喜获突破
国家物流枢纽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连云港市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有利于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挥该市双向开放窗口和海陆转换枢纽的优势,提升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枢纽带动作用。2021年,在国家和省发展改革委的关心下,连云港市申报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连云港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已经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总分位列全国第二,成功入选 “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下一阶段,连云港市将紧紧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为企业服务为宗旨,深化体制机制,落实政策资金,不断开创服务业发展的新境界。一是统筹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发挥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设立联席会议,建立健全系统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密切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淮河生态经济区等城市的战略合作,推动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和主要指标继续稳步攀升。二是加大政策资金争取力度。继续加强向上沟通交流的力度,加大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储备培育,指导企业完善申报手续,全力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持续开展国家、省级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服务业集聚区等申报工作,支持全市服务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打造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全面引导发展物流、旅游、商贸等支柱性服务业,同步持续推进科技、信息、金融、电商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快生物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工业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摸清全市服务业各产业集聚现状,推动每个县区(板块)都至少形成1个特色服务业集聚区的良好态势,共同实现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