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最新动态 >
海报时评 | 健康码滥用不能成为糊涂账
2022-06-17 来源:大众网
  • 作者:编辑:李一立
  • 时敢当

    “红码”事件继续升级。继河南村镇银行储户遭遇被赋“红码”后,近日又相继爆出郑州一些停工楼盘的业主被赋“红码”。部分业主表示,他们曾和村镇银行储户在同一政府部门反映过问题;在向社区提出转绿申请后,被要求写一份保证书,内容包括保证不去高风险地区,不再去有关部门等。

    和升级形成对比的是当地相关部门的“平静”。健康码涉及个人人身自由等核心权利,当地对此是否存在滥用、谁在滥用,整个社会高度关注。强赋“红码”,危及防疫大局,危及政府公信力,涉嫌滥用职权,如此恶劣严重,为何当地迟迟不见回应?或许事件调查需要时间,但如果对公众质疑视而不见,抱着鸵鸟心态,那只能被视为权力的傲慢。

    到底谁在“调红”健康码?在媒体采访中,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河南省卫健委等多个部门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了解”“不清楚”。用于精准防控的健康码,事关行政权力边界,事关法律底线,大数据时代,这样的数据使用不应稀里糊涂,它必须是本明白账。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