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副教授、市派曲阜市尼山镇南辛北村
第一书记 胡新伟
宣传思想工作是推进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宣传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基层理论宣讲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一环,承担着打通理论武装大众化“最后一公里”的重任。如何提升宣讲实效,增强宣讲效果,成为理论宣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终身课题。下派第一书记服务队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具有高素质、较为扎实理论功底的干部队伍,充分利用广大第一书记这支宣传宣讲队伍,立足自身职能,充分调动各方面宣讲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结合干部下派工作,在宣讲形式、宣讲内容、宣讲方法、宣讲手段上有创新、求突破,着力推进农村基层理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一、第一书记与农村基层理论宣讲融合创新的现实路径
(一)科学精准分析群众理论需求是搞好农村基层理论宣讲的基础与保证。对象化、分众化的宣讲,是深入浅出更加有针对性宣讲的保证。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等有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宣讲而言有不同的需求,只有精准把握他们的需求和受众心理,结合时代要求,才能因材施教,不断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才能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面向广大农村群众宣讲要分为五个层次。
1、广大党员干部,这部分宣讲对象一般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理论基础,接受过党的政治生活的洗礼。
2、广大基层群众,这部分宣讲对象没有理论基础,对于高深的理论知识领悟度不强,对于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要扎实做好通俗化宣讲工作。
3、广大农村青年,这部分宣讲对象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抓住他们敢打敢拼的特点,在宣讲上多与他们产生共鸣。
4、广大农村少年儿童,这部分宣讲群体正处于人生世界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要加强教育引导,引导其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立志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5、广大农村老年人群体,思想封闭保守,由于过惯了苦日子,在生活支出方面,比较勤俭节约,不愿看电视,不方便使用智能手机,没有了解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渠道。
(二)丰富宣讲形式内容,创新宣讲载体,用简单的道理让理论知识入脑入心。针对党员干部、基层群众、广大农村青年、少年儿童、农村老年人等五种群体,分类施策,丰富宣讲形式内容,创新宣讲载体,用简单的道理让理论知识入脑入心,抓好关键时间节点,搞好宣讲活动。
1、针对广大党员干部,第一书记充分利用主题党日、集体学习时,精心备课,紧密结合实际,回答热点难点问题,回应群众关注关切,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全、讲准、讲透,增强宣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充分落实组织生活会前学习研讨、交流谈话等内容,使广大党员接受党内组织生活的洗礼,自觉将学习内容化为自身行动,自觉做党的理论的宣传者,调动发挥其宣传宣讲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宣讲的成效。
2、针对广大农村基层群众,运用广大基层群众熟知的事例、电视剧,多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宣讲工作,达到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民生活、贴近群众的效果,切实增强宣讲说服力、感染力;在宣讲方法上,聚焦农村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围绕基层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采用家乡话、家常语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宣讲,既要会讲“普通话”也要会讲“地方话”,既要会讲“书面语”也要会讲“大白话”,增强宣讲的亲和力,化被动的“要我听”转化为“我要听”,让广大群众听得懂、听得进、传得开;在宣讲形式和手段上,积极创新,充分结合传统与现代宣讲媒介,运用乡村大喇叭向广大基层群众开展宣讲活动,利用微信云平台开展网上云展播,与农民群众拉家常、说心里话、谈变化等聊天式宣讲,不断拓展宣讲形式,为农民群众解政策之“渴”,解思想之“惑”,答发展之“疑”,让党的理论时时刻刻都萦绕在群众耳旁。
3、针对广大农村青年,第一书记在走访中,以聊天的形式从新时代、新思想、新变化上下功夫,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着眼于“两个大局”,详细分析时代特点、历史机遇、面临的挑战以及党中央、省委、市委采取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广大青年的生产生活相结合,与广大青年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坚定他们跟党走的信心,为他们发展指明方向。比如济宁市开建济曲快速路,第一书记围绕市委重大战略部署,详细分析快速路修建对于带动沿线经济的意义,鼓励青年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发掘商机,乘着政策的东风,干事创业,起到了很好的宣讲效果。
4、针对广大农村少年儿童,要抓实抓好思政课教育,创新思政课形式,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推进“五老”队伍进校园,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撰写爱国主义电影观影心得,推出“红领巾、共青团员讲党史故事”等活动,不断抓好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下派第一书记充分运用寒暑假时间,发挥自身特长,开办假期“党史教育小课堂”,向广大青少年发放《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等通俗读物,讲授内容既有党的理论、党史故事,组织大学生教授书法、美术等相关内容,丰富少年儿童假期生活,解决假期内无人看管的难题,为群众排忧解难。
5、针对广大农村老年人群体,统筹利用丰富的宣讲资源,做好与村级宣讲平台结合工作。济宁市委讲师团在济宁广播电台开设了“习语润儒乡·党的创新理论‘大众话’”广播宣讲节目,组织专家学者、宣传干部、退休干部、媒体记者、文艺骨干、第一书记、群众代表等,开展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宣讲活动,每次宣讲时间为3分钟,每天一期、每天播放24次,达到受众2334.9万余人,做优用活了宣讲资源,但是面对广大农村,很多群众不收听收音机,造成宣讲资源覆盖面和影响不够,有的第一书记将这些优质资源利用村级大喇叭面向群众在早上、晚上群众都在家的时间段播放,有效扩大了影响力。在市派讲师团第一书记派驻村,第一书记创新推出“红色大喇叭”线上宣讲活动,充分运用习语润儒乡·党的创新理论‘大众话’”广播宣讲节目资源和发挥自身宣讲特长相结合,开展宣讲活动,将党中央最新政策解读、大政方针等原原本本送到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
(三)在宣讲内容上贴地气。突出讲好全国、全省、全市、“两会”等重要会议精神,围绕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生态建设、民生福祉、“文化两创”等,让群众时时刻刻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时时刻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就在身边,时时刻刻感觉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1、结合下派工作要求开展的重点工作,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集体经济发展、气代煤着手,从第一书记身边的工作着手,讲变化、谈感触、言反响等,不断增强宣讲的说服力。
2、立足镇村开展的重点工作,以旧村改造、厕所革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四好农村路等方面等主题开展宣讲,从具体的实实在在的群众感受到的实惠的事例中着手,讲述变化,切实增强宣讲的实效性和说服性。
3、紧密结合农村生产实际,开展宣传宣讲活动。充分利用国家惠农政策开展的重要时机,跟进开展宣讲,在国家免费开展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防双减”、种粮补贴发放、高标准农田建设、小麦玉米惠农政策性保险等惠农政策开展的重要时机,与镇村干部一同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将党的创新理论潜移默化的送入百姓心中。
(四)把握重要时间节点,搞活宣传宣讲。
1、做好重大主题宣讲。把握宣讲时间节点,丰富宣讲内容。利用党的代表大会、历次中央全会、全国“两会”等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实施好重大主题宣讲活动。针对广大青少年,利用入学、入队、入团、入党、入伍等人生重要时机,针对性的开展宣讲活动。
2、巧借舞台,适时开展宣讲活动。济宁市许多村居面向60岁以上老年人开办了幸福食堂,老年人只需缴纳5元钱,就可吃上热气腾腾、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深受老年人的欢迎。有的村居借助幸福食堂这个平台,充分利用餐前、餐后的时间,结合村情,并联系身边事,深入浅出地摆事实、讲道理,生动地讲解了党的创新理论,组织开展孝德文化宣讲、红歌传唱,文艺节目表演,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二、当前第一书记工作与农村基层理论宣讲工作融合中的问题
(一)第一书记队伍宣讲能力有待提升。广大第一书记虽然相对基层群众的具有高素质、较为扎实理论功底,但是他们来自于各行各业,对于宣传思想工作不太熟悉,就做好宣讲工作而言,还存在能力和素质上的差距。
(二)还需进一步拓宽宣讲形式、拓展宣讲阵地。在开展农村基层理论宣讲时,还存在着为了宣讲而宣讲,宣讲形式多为讲座、报告会形式,“故事+理论”、“文艺+理论”“宣讲+互联网”等宣讲形式普及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宣讲阵地建设上,在新媒体宣讲手段应用上还存在着短板弱项。
三、加强农村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的意见建议
(一)提升领导重视程度。理论宣讲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必须得到领导重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纳入到第一书记服务队年度考核工作中,对表现优秀的予以奖励,激发基层大抓宣讲工作的热情。
(二)加大对宣讲工作的投入。要加大宣讲工作投入,宣讲工作经费纳入到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中,以专项经费列支管理,确保经费用于宣讲工作中,同时解决农村基层开展宣讲活动难的问题。
(三)强化宣讲队伍建设,打造农村基层宣讲铁军。一是对第一书记加强培训。以我市为例,我市第九批共计下派第一书记975名,对975名驻村帮扶第一书记进行基层理论宣讲培训,并与市县两级优秀宣讲员对帮扶镇村进行全覆盖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村入户、入脑入心。二是结合基层实际,打造宣讲“集团军”“八路军”。整合县乡级党员干部、理论骨干、“五老”宣讲员、红色宣讲员、理论骨干、道德模范、致富能手等多支宣讲队伍,形成宣讲合力,增强宣讲效果,凝聚宣讲合力。
(四)注重探索创新。充分尊重基层、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对于发现的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要做到及时优化,做到好上加优,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先进经验。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技术开展宣讲,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抖音、快手、头条号等开展宣讲,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通过理论阐释、政策解读、故事讲述、文艺表演、视频展示、展板、图片等多种形式,多角度、立体化、全方位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