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声远观察 | 济宁:“养老服务”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3-10-14 来源:济宁日报
  • 作者:编辑:石雨露
  • “有一种幸福,叫‘在济宁养老’。”很多来过济宁的人大都有这样的感慨,“三餐四季,有美食的陪伴,有温馨的照料,有细致的呵护,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写照。”

    图片


    图片


    儒乡圣地,孝养济宁。济宁养老服务为何如此充满“爱的温度”?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又是如何协调发展的?立体化养老网络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带你一起打开济宁养老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密码”。

    “制度化”支撑

    优化养老服务发展环境

    济宁连续8年将养老服务工作列入为民所办实事,文化养老、嵌入式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等创新工作层出不穷,任城、金乡等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制度化的支撑。记者了解到,我市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实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在土地保障、信贷支持、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优化了养老服务发展环境。与此同时,我市编制了《市区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8—2030年)》,县级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与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效衔接,纳入全市城市规划“一张图”管控,为养老设施发展提供了充分空间。

    在优化县乡村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我市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公布全市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揭榜挂帅”试点单位的通知》,全方位推进了各县(市、区)在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创新。

    图片


    为提升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我市将“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列入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1-7月,全市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353户,有效提高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质量。同时,为解决老年人用餐的“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将助老食堂建设纳入养老服务年度重点工作,大力开展老年人食堂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助老食堂365处,逐步实现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便捷实惠的照护。

    此外,我市专门制定发布《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完整清单》《济宁市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清单》,为5.3万名低保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80-200元的困难老年人补贴,为高龄、空巢、困难老年人提供每人每月30-50小时居家养老服务,为养老机构购买综合责任保险、累计投保5万人次。

    图片


    “产业化”推进

    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伴随着山东健康集团、上海九如城、北京光大汇晨等一批全国知名养老品牌落户济宁,汶上中都、金乡纳福等一批本土养老服务企业实现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目前,我市发展培育公办养老机构已达143处、民办养老机构72处。

    “近年来,济宁将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相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我市放宽行业准入门槛,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在税收和水电气热等方面落实优惠政策,减免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采取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途径,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仅如此,我市还充分发挥长期护理保险、现代信息技术功能,探索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济宁凤凰怡康护理院作为医保、长护险定点单位,结合民政和长护险相关政策,开展居家护理服务,通过在街道、社区设立服务站点的方式,不断拓展居家护理服务覆盖面。九如城康养中心以数字技术扩大养老服务半径,为居家老年群体提供助餐、助浴、助医等居家上门服务。


    此外,印发《济宁市城镇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移交与管理办法》,建立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无偿移交制度,建成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79处、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3处、社区老年人食堂365处。利用集体用地、闲置校舍建成农村幸福院687处,基本形成农村养老“30分钟服务圈”。

    “多元化”提升

    完善养老服务网络体系

    近年来,我市形成了居家养老、文化养老、社区嵌入式等多种形式养老服务,不断完善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

    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我市连续四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实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实行“嵌入式”发展或签订合作协议。

    图片


    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养老服务领域“综合监管一件事”重点改革试点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建成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市县平台对接,打造“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养老服务智慧化监管。同时,建立养老人才队伍培训基地,与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签订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并建立养老护理员分级分层培训制度,实施“千名养老护理员培训工程”,开展孔孟之乡敬老使者评选活动,评选出三届300名孔孟之乡敬老使者。

    目前,济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任城区、曲阜市、邹城市、金乡县成功创建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市、区),创建数量全省并列第2,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性经验做法,有力推进了全市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图片


    此外,我市探索形成文化养老经验,以文化人,传递孝亲敬老文化,提升养老服务“精神境界”。记者了解到,我市开展养老机构“国学书屋”建设,在全市选择100个养老机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其配备书架、儒家文化系列图书和文化产品,创建“儒乡圣地·孝养济宁”养老服务品牌,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命名了14个单位为济宁敬老文化教育基地,进行敬老文化宣传教育,建设具有济宁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我市文化养老工作经验被评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记者 宋娜)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