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5日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7月22日上午,济宁社科之声202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座谈会在济宁城市展示馆举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茂瑞,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曹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征出席活动。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茂瑞致辞
张茂瑞在致辞中指出,要聚焦党委、政府决策需求,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和重大部署,树立大社科理念和建立大社科机制,积极探索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努力把“济宁社科之声”打造成集研讨交流、建言献策、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平台,为济宁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打造美丽幸福典范城市,全面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决策咨政服务。
山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杨宗杰致辞
杨宗杰对“济宁社科之声”学术交流活动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济宁市社科联在重大课题攻坚、“社科学堂”品牌创建、“社科之声”学术平台打造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一些创新性的工作在全省很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他要求,要积极打造具有行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的学术交流活动平台,扩大济宁学术影响力。省社科联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济宁市社科联的指导支持力度,共同开展理论研究、决策咨询研究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强化理论成果的转化应用,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智力支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付保宗发表主旨演讲
付保宗以《瞄准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要求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从产业、产值、市场份额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阐述了未来产业体系需立足于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模式数字化和智能化、产业形态绿色化、产业领域融合化四个方面由大转强、优化升级,并对下步加快发展制造业提出了筑基石、强链条、促转型、优生态的意见建议,为济宁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发。
为济宁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征文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启动仪式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征和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勤为济宁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征文一等奖获奖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曹广颁发济宁市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指导专家聘书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曹广为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剑,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学广,首批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黄河文化“两创”带头人、滨州学院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所长周江涛,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首批)负责人、德州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李亭颁发济宁市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指导专家聘书。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马汉涛主持启动仪式
调研济宁能源龙拱港
调研济宁城市展示馆
座谈会期间,举办了社科名家济宁行活动,与会嘉宾和社科专家赴济宁城市展示馆、济宁能源龙拱港、微山南阳古镇等进行调研考察,实地感受济宁城市发展、港航产业和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并就产业和项目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济宁市社科联召开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工作推进会
同时,市社科联还召开了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工作推进会,会议由济宁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陈庆廷主持。来自南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省内外课题指导专家及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行业领域的社科专家就济宁市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济宁市制造业产业链延伸研究》《依托济宁高新区打造能源电子产业集群研究》《提升济宁市多式联运能级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以济宁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提升济宁中心城区城市功能品质研究》的开展情况和重点难点等一一进行了剖析和点评,并就下一步课题研究工作提出指导建议。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济宁实践”学术交流活动
本场学术交流活动是“济宁社科之声2023”的首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紧扣实践、针对性强,济宁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征文活动获奖代表分别以“凝聚奋进伟力 做好科技强国排头兵”、“论共同信仰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为主题做了演讲。来自各县(市、区)社科联、各驻济高校社科联、直属社团负责人,以及市重大应用对策研究课题指导专家、重大应用对策课题负责人,济宁市“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征文活动获奖代表、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代表,共约60人参加会议,济宁市社科联二级调研员徐琰主持活动。
闪电新闻记者 杜宗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