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四川省眉山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熊英带队来我市考察交流农担工作“济宁模式”后,4月24日至25日,眉山市财政局金融服务中心主任陈敏带队一行10人,再次来我市调研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推进机制、财政扶持政策等相关经验做法。
济宁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政府投融资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孔令锋,省农担济宁管理中心主任仝义泉,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与对外合作科科长赵亮,邹城市财政局党委委员、市金融运行检测中心主任吕鹏等陪同调研并参加座谈。
4月24日下午,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邹城市乡村振兴草莓产业示范园、邹城市孟子湖为农服务中心实地进行考察。详细了解邹城市草莓产业的种植培育、“按揭农业”、农担支持粮食种植全产业链发展等创新型服务模式。调研组一行边看边问边点赞,对我市农担工作在有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全产业链发展、助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
4月25上午座谈会上,济宁市财政局、济宁市农业农村局、省农担济宁管理中心分别介绍了济宁市推进农担工作的经验做法。同时,双方还就各自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开展情况、“政银担”合作体系建设、财政奖补政策支持、风险防控、应急转贷、农担考核等方面进行广泛探讨。
济宁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政府投融资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孔令锋对眉山农担调研组一行表示欢迎,孔令锋表示,济宁作为农业大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济宁市财政局锚定打造政银担合作引领区“一个目标”;争取省农担公司、济宁市委、市政府“两个支持”;明确重点支持粮食生产、支持农业产业重点环节、支持八大优势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提升“三大领域”;全面压实市县镇村农担“四方责任”;建立财政担保费补贴、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经费补贴、考核评价“五项机制”,全面开创了农业信贷担保工作“12345”新格局。眉山农担在产业布局、股权改革、资产保全、代偿追偿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做法,希望兄弟省市农担加强沟通联系,相互学习借鉴。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与对外合作科科长赵亮业发展现状、农业龙头企业情况、“产业+白名单”业务模式、金融挂职副镇长等相关情况。
省农担济宁管理中心主任仝义泉围绕打造政担合作样板,详细介绍了“一体两翼三支撑”农业信贷担保“济宁模式”的具体做法,包括济宁农担工作定位、业务模式创新、体系建设、推进机制、风险防控、创新服务方案等工作成效。
眉山市调研组对我市农担业务规模、农业产业发展、农担体系建设、财政贴补机制等先进做法高度评价。调研组表示,济宁当地政府分险、贴息、全额承担担保费、各种考核奖惩机制、方案创新等一系列举措,真正降低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极大地提高了贷款的便利性可得性,农业产业发展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农担“济宁模式”定位政策性工具,服务定位准、创新方案强、产业支持广,风险防控好,撬动了更多金融活水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济宁特色的支持乡村振兴农担路径,调研组要把济宁的先进经验做法带回去、消化吸收,为眉山农担工作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双方共同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持续创新共同推动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发展,为当地农业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农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