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入春以来,济宁市紧盯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积极运用“农担”政策性工具,加大撬动“金融活水”灌溉三农,确保不负农时、不误农事,为春耕备耕施足“农担底肥”,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取得“开门红”,农业生产实现“开门稳”。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济宁市新增担保项目2614个,新增担保额22.92亿元,占全省的25.88%;在保项目10492个,在保余额78.56亿元,占全省的17.16%;累计担保项目36551个,累计担保金额251.04亿元,占全省的14.01%。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业务量位列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全省唯一一家累保突破250亿的市,在全省县(市、区)新增担保额排名前10强中,济宁占据6席。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有力有效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题,保障了春耕备耕资金供给。
今年以来,济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创新形成了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工作新格局,确保今年春耕开好局、起好步,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积极争取“两个支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提级安排部署,农担工作写入济宁市政府2024年度工作报告;积极争取省级支持、省市联动推进,探索省农担与当地财政开展干部交流挂职行动。二是补齐基层工作短板。持续创新政担合作,以嘉祥为试点,省农担公司济宁管理中心、嘉祥县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和嘉祥县县委组织部、嘉祥县财政局等部门共同打造“第一书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模式,确保济宁四级农担工作有人做、有事干、有成果。三是支持农业产业重点领域。助力粮食稳产保供,济宁市新增投放粮食种植农业信贷担保贷款2.53亿元,已累计为6810种粮大户提供担保贷款27.45亿元,覆盖种植面积200多万亩;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支持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贷”本年新增担保项目11个,金额1235万元;支持县区特色主导产业,助力产业提档升级,累计向金乡大蒜全产业链发放贷款37.1亿元、向嘉祥沿黄大豆产业发放贷款2.13亿元、向梁山肉牛养殖产业发放贷款17.35亿元、向兖州粮油产业发放贷款3.45亿元、向邹城蘑菇全产业链发放贷款9210万元、向鱼台大米产业发放贷款4.19亿元、向泗水甘薯产业发放贷款5000万元、向微山湖产品养殖业发放贷款10.64亿元。四是强化政策保障。持续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市、县两级风险分担机制、担保费补助政策,促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济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强化“政担合作”、提升“银担合作”,走深走实“政银担合作”之路,探索形成了“以四级农担工作体系为主体,政银担协同推进机制为驱动,多级风险防控管理为保障,部门、政策、科技三大要素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农业信贷担保“济宁模式”。该模式紧贴济宁农业特色,紧扣地方资源禀赋,着力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撬动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三农”,济宁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工作新格局,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济宁“引领区”贡献了“农担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