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动济宁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本报特别开办《保险访谈》栏目,解读新时代保险业的责任与担当,畅谈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做法、新路径。本期访谈对象为中华财险济宁中支总经理郑雷。
记者:在保险行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华财险有哪些转型举措?
郑雷:中华财险以“服务国家、服务‘三农’、服务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为初心使命,致力打造客户满意、社会认可的高质量、有价值的现代金融保险公司。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展现国企担当,公司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发展非车险业务,为政府、企业规避风险,提供保障;关注弱势群体和新市民群体,为农民工、种养殖户及妇女儿童提供更有价值的保险服务。二是以数字化转型为指引,推动公司变革转型,研发上线了“民生灾害救助保险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的民生灾害救助保险客户自主报案及随时进行案件状态自主查询,风险预警及预防能力大幅提升。在农险工作中,中华财险致力于“保险+科技+服务”模式探索,大力推进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先进手段。在2022年秋季作物的理赔过程中,公司运用“兴农保”等线上平台,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了全面从快、从简处理各类农险理赔工作。
记者:在助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保险已成为保险业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中华财险济宁中支有哪些特色农险业务,成效如何?
郑雷:中华财险源于新疆建设兵团,深耕“三农”领域37年,是我国农业保险的先行者和探路者,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中华财险济宁中支不断强化保险供给创新,以多种特色业务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积极开展了“生猪保险+期货”业务,为农户提供了1886万元风险保障,有效避免了因“猪贱伤农”引起的资金风险,确保了猪肉市场供应;在部分种粮大县开办了玉米“保险+期货”业务,为农户提供了1492万元风险保障;承办大闸蟹水文指数保险,承保面积约857.13公顷,为224个养殖户提供了2571万元的保险保障;首创古树名木综合保险,为9100株古树名木提供2.73亿元的风险保障。( 通讯员 朱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