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微山县持续做好红色村组织振兴工作,继微山岛镇杨村被确定为2021年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后,微山岛镇古留村又被确定为2023年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分别获得中央财政奖补资金200万元、300万元。
强化党建引领,建强红色堡垒
紧紧围绕“建强一个红色堡垒”的目标,结合微山岛镇杨村、古留村实际,聚焦党支部设置、支部委员会建设、发展党员质量、党员教育管理、党支部工作运行、党支部工作保障等方面,组织村党支部开展自查自纠、对标提升,争创“五星级”农村党支部,培树“红色杨村”“红润古留”党建品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基本制度,结合“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开展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过政治生日、接受政治体检、同上专题党课等活动,赓续红色基因,筑牢入党初心。村党组织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党员、后备人才等组成不少于3人的工作队,常态化开展“敲农门 听民声 办实事”活动,宣传上级政策,听取民声民意。
挖掘红色资源,丰富建设内涵
紧紧围绕“挖掘一批红色资源、讲好一个红色故事”的目标,县级统筹组织、党史、文化旅游、党性教育等部门单位,通过查阅史实资料、寻访相关人员、收集历史物件、探访革命遗迹等方式,系统挖掘整理著名抗日英雄褚雅青等烈士事迹、微山湖秘密交通线红色故事、杨村镇西药房后勤保障事例、微山铁道游击队队部旧址、著名作家刘知侠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取材地等红色资源,联动辐射微山岛内铁道游击队纪念园、芳林嫂故居、微湖大队旧址等红色遗址遗迹,汇编《古留村红色记忆档案》,开发《浓浓鱼水情 大爱微山湖—红色微山湖精神及时代传承》等教学课程,发挥好红色资源的作用,持续丰富建设内涵。
发展红色产业,增强发展动能
探索以杨村红色文化为核心,融入微山岛渔文化内涵,形成杨村红色渔文化语言,建设红色文创零售店、红色大舞台、红色文化码头,推出《芦荡飞舟》水上实景剧,打造微山湖上“最美渔红色”的形象IP。发展“红课(红色教育)+红旅(红色旅游)+红创(红色文创)”三位一体的特有文化产业链条。扶持古留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企联建,村党支部盘活村内小学教学楼等集体闲置房屋,与山东微山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合作,将微山湖红色文化、渔家文化等本地元素融入民宿设计,打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渔家里客栈”特色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产业。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文旅产业,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
推动三治融合,实现乡村善治
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村民自主治理、划分网格精细治理、社会力量协同治理,让更多村民主动参与村级事务,实现乡村治理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依托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各具特色、服务多元的功能室或功能区,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发挥民兵连、共青团、妇联等配套组织的协调作用,常态化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最美红色家庭”评选活动。依托红色驿站等载体,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红色向导员队伍,常态化为游客提供热水、问路、充电等服务,推动“有困难找支部 有问题找党员”理念深入人心。
提升乡村风貌,建设和美乡村
将杨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纳入微山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重点项目,按照“一处一景点”的思路,精细打造景观,完善村内渔家特色项目建设;依托红色资源和绿色生态发展“红色乡村休闲旅游”,高标准建设旅游码头和红色文化广场,建设“宜居宜游”新杨村。邀请第三方机构结合古留村实际编制村庄规划,在保持村民住宅区域整体结构稳定的情况下,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实施主干道路硬化、污水管网改造、沿街立面改造、乡村景观小品打造等四大攻坚行动,不断提升古留村“颜值”和“内涵”。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建立垃圾回收红色信用积分机制,每月评选垃圾分类模范家庭,依托“信用+”超市平台,开展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活动,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