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汝腾 通讯员 朱楣 李超冉)进一步做好全市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力支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济宁引领区建设,8月18日上午,济宁市召开2023年推进农担工作联席扩大会议。
济宁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济宁监管分局、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邮储银行济宁分行、农业银行济宁分行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各县(市、区)财政局分管副局长(农担办事处主任)、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全市156个乡镇(街道)金融副乡镇长(副主任)(农担工作站站长)、有关部门、银行机构负责同志等200余人参会。
联席会议现场,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金融保险处二级调研员罗鹏,国家农担公司副总经理杨春光及《新征程背景下农业信贷担保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山东农担公司总经理陈祥志、担保业务部副部长孙晓东(主持工作)等同志到会观摩。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济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形成了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工作新格局,探索打造了农业信贷担保“济宁模式”,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济宁“引领区”贡献了“农担路径”。截至2023年7月底,全市新增担保项目5704个,新增担保额46.57亿元;在保项目11536个,在保余额80.67亿元;累保项目29857个,累保金额198.29亿元。目前,农业信贷担保已经成为全市破解三农融资难题,金融支持农业产业振兴的主力军。
根据《2023年农业信贷担保“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全市重点围绕大力支持粮食生产、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创新推动种业振兴、聚焦产业高质提升、努力拓展服务外延等方面进行任务攻坚,全力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百日攻坚”行动确定新增担保额度40亿元,其中,首保额度15亿元,新增“农耕贷—粮食规模种植贷”(大田托管业务)120笔,全力推进全市农担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上,金乡县、邹城市、梁山县,邹城市田黄镇、梁山县杨营镇分别介绍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经验做法并表态发言。
济宁市乡村振兴局、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济宁市中心支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济宁监管分局、省联社济宁审计中心、邮储银行济宁分行、农业银行济宁分行等市农业信贷担保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责,分别提出工作措施和要求。大家表示,要切实发挥好政银担协同作用,抢抓“百日攻坚”行动有利时机,加强农担政策宣传,各银行充分发挥普惠金融主力军作用,摸清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底数,树立“一排底线”,精准靶向营销,坚持干字当头、干字为先、干就干好,克难奋进、全力冲刺,圆满完成“百日攻坚”任务目标。
市财政局副局长、市政府投融资服务中心主任、市农业信贷担保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孔令锋强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在保以及累保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极具政策性和担当性的农担工作“济宁模式”。要锚定全省第一,打造济宁政银担合作“全国样板”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孔令锋要求,一要找准农担工作定位。充分发挥农担政策工具作用,加强农业金融供给,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推农业信贷担保工作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部署同频共振。二要抓住工作重点。要聚焦粮食生产,扛牢主体责任,进一步拉长粮食产业链条;要聚焦种、养、加、储、销等生产环节和农业生产服务等,着力支持金乡大蒜、嘉祥沿黄大豆、梁山沿黄肉牛、兖州粮油、邹城蘑菇、鱼台大米、泗水甘薯、微山湖渔产品8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三要压实工作责任。攻坚任务下发后,各县(市、区)要围绕各自任务目标,统筹各方面力量,抓紧谋划部署。要进一步健全农担工作体系,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细化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人人肩头有担子、个个心上明责任,确保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四要政银担协同发力。要切实打造出全国政担合作“济宁样板”,打响农业信贷担保“济宁模式”品牌,各部门、农担机构、各金融机构必须要时刻保持一种“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危机感,保持雷厉风行、分秒必争的作风,更要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互相配合、一体推进,促进各项工作有机衔接、协调有序,汇聚形成共谋出彩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