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管理中心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11月,现有党员7人。为实现党支部党建工作从零散到系统,从特点到特色的转变,支部始终把牢党建之舵,持续深耕乡村沃土,撬动引导金融活水浇灌“三农”领域,在充分汲取农担精神和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打造了“情注儒乡,为农担当”党建品牌。通过党建品牌的示范带动效应,支部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形成党建引领、业务融合新生态。
一是高点站位,构筑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支部通过“强理论、强阵地”让组织体系经脉气血通畅,党建业务齐抓共管形成“一股绳”,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抓实政治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坚持制度化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多途径开展集中培训、在线学习、交流研讨等,打牢“战斗堡垒”思想基础;建强党建阵地,灵活利用楼梯通道、办公走廊等区域,打造靓丽的“农担党建红色风景线”,增强支部党建的文化内涵。
二是擦亮初心,厚植为农情怀。主动创建“一岗一区一队”,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到为民办实事、政银担体系建设、支农惠农政策、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农担工作中。创建党员突击队,“走在前”“火炬”“红星”三支党员突击队分别以“农担服务体系建设和客户直通攻坚”“大田托管业务攻坚”“保后管理业务攻坚”为主要任务,着力推动政府部门构建基于政担合作的“市县乡村”四级工作体系。创建红旗责任区,分别设立邹城市、金乡县两个党员红旗责任区,责任党员围绕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三农融资、客户直通等重难点工作,融入乡村场景,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帮助群众化解风险10起,直接提供解难题服务360人次。创建党员先锋岗,党员干部深入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融入三农场景,走进田间地头,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在农户最需要的时刻,提供“面对面、心贴心”服务。
三是赋能发展,党建业务融合。创新党建业务融合机制和载体平台,把党的建设贯穿农担业务全过程。“三大一防”构建工作推进机制,以党建为引领全面开展以“大调研、大对接、大推进、防风险”为主题的“三大一防”活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推动市级农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导调度制度、农担工作考核制度;构建风险防控生态,推动政府增加市级分险,加大对恶意逃废农担贷款的打击力度,积极参与农村“信用+文明+金融”体系建设,打造风险防范“防火墙”。拓展政银担党建共建“朋友圈”,与20余个市县乡村各级党组织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廉政警示教育”“重温入党誓词”“慰问老党员”“惠农政策百姓宣讲”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100余次,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红色引擎”添动力,党建赋能谱新篇。“情注儒乡 为农担当”党建品牌,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开创“支部有为、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新局面,有力推动了济宁农担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战斗堡垒更加坚实牢固。通过创建“情注儒乡”品牌,基层党建活力明显增加,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建工作水平持续提升,党建考核名列前茅,多名党员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比赛故事类优秀奖,党组织屡获“过硬党支部”、“星级党支部”等称号。
二是农担工作实现量质提升。农担成为实现政府决策的“政策工具”,推动“微山湖渔业生态养殖提升”“梁山肉牛园区规范化养殖”;农担成为重点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编制优势产业集群、产业链服务方案39个。累计向粮食生产投放农担贷款20.73亿元,向大豆种业生产投放5.17亿元,向金乡大蒜全产业链投放27.10亿元,向微山湖产品生态养殖投放8.19亿元,向梁山肉牛养殖投放16.93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为30180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200.41亿元,有力支持了农业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担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金融翅膀”,推动“按揭农业(畜牧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模式创新,引导和推动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来,促进了产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