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梁山县杨营镇宏育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厂,随着一个个电子耳标打到100头肉牛的耳朵上,活体肉牛抵押的手续也随之完成,这也是山东农担济宁管理中心深化政但合作,创新长效破解养殖户融资“确权难”“抵押难”问题的一次成功探索。“活体牛”作为抵押物接地气、合需求,济宁管理中心为缓解养殖企业流动资金紧缺问题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以前建牛棚、购幼牛,资金不充足,想从银行贷款,只能用房子、车子、土地等作为抵押,没想到‘活体牛’也能成抵押物贷款了,咱鲁担惠农贷真是越来越贴心、便捷!”对于能够用活牛做抵押物申请农担贷款,该公司负责人高玉红仍是激动不已。夏季正是肉牛生长的重要时期,能够用活牛做抵押,从农担获取真金白银,高玉红对今年的养殖经营更有信心。
山东农担济宁管理中心主任仝义泉介绍,通过给肉牛“打耳标”,相当于为养牛场的活体牛装上了“监控器”,通过物联网终端及畜牧大数据平台,能够掌握肉牛的活体状况,包括数量、位置、体温、每天的运动步数,利用人工智能、GPS 定位等先进技术,24小时监管抵押生物资产,当肉牛出现死亡或离开电子围栏时,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报警,可以大大降低了行业风险。同时,结合肉牛生长(育肥)周期,肉牛变成了可评估、可抵押的“资产牛”,强化了反担保措施,可以盘活农户资产,真正解决养殖户融资难题。
据了解,肉牛养殖户普遍存在分布广、固定资产少、抵押难等诸多问题,有资产却难抵押获贷,使得养殖业农户建设牛舍、购买饲料的资金捉襟见肘。
为有效解决养殖户融资难题,山东农担济宁管理中心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深化政担合作,积极联合济宁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创新引入生物资产监管技术,创新建设“济宁畜牧活体健康监测大数据中心”,通过物联网技术,银行、担保数据共享,实现肉牛资产全方位远程监管。
“这种新模式在缓解抵押物不足、盘活活体牲畜资产、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仝义泉介绍,下一步,济宁管理中心将发挥好县级办事处与乡镇农担工作站的地缘人缘优势,加强与当地乡镇政府、畜牧局及养殖协会对接,获取更多白名单,及时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农担画像系统。通过政担合作、科技赋能,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