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当《我的祖国》旋律再次响起,这是乔羽先生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更是对祖国的深沉热爱。
“我有一个梦,叫‘禾下乘凉梦’。我们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看着好高兴,坐到稻穗下乘凉。”袁隆平先生一生躬耕田间,只为天下稻香年丰。
——春风阵阵,麦田青青。当植保无人机忙碌在广袤的田野,绿油油的麦田孕育着丰收希望;当乡间小路上人车穿行,牧童的歌声飘来泥土的芳香。当你看到丰收的田野和农民朋友的笑脸,当你看到拔地而起的蔬菜大棚和源源不断的农产品,当你看到新农人轻松的脚步和舒展的眉心,你可知道是农担解燃眉之急、雪中送炭,为他们提供了金融活水灌溉良田。是的,我是山东农担济宁管理中心的普通职工,但我深深地知道,我的工作与我深爱着的这方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和同事在济宁地区一家一家银行的去推进业务,与合作银行跑遍了每个乡镇普及农担知识,常常是迎着朝阳出发,踏着星辉回家。运河岸边的千里沃野,正娓娓述说着新时代的农担人乡村振兴的中国梦!
——仓廪实,天下安。我们面对的客户,是新时代中国最质朴、最基层的农民,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土地上耕种生活的希望和子女的未来。他们日出而做、日落而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待到丰收时节,他们满脸充满着丰收的笑盈。汶上县郭仓镇的王金华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种粮户。“创业起步初期,我时常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真的要感谢济宁农担给了我‘资金后盾’,解决了发展资金问题,不然我的农场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规模。”王金华介绍着自己的10年创业史,眼神中流露出感激的目光。在发展的初期,资金短缺成为制约王金华发展的最大障碍,去找亲戚朋友借钱,舍脸又得搭情面。济宁全市乡镇农担推进会上,他了解到农担的支农政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向农担办事处申请了200万元的“农耕贷”,没想到二天的时间就审批完成发放到账户。现如今,王金华已经从200亩发展到今天的2600亩,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种植大户。
——新时代,新使命。农担人每天风尘仆仆,攻坚克难解决一个个三农融资难题,带动更多农业产业升级、农民致富增收,绘就了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吹响了同心共筑中国梦,勇担新使命的时代号角。我们把握农担“政策性工具”定位,探索形成了“以四级农担工作体系为主体,政银担协同推进机制为驱动,多级风险防控管理为保障,部门、政策、科技三大要素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支撑”农业信贷担保“济宁模式”。2022年,我们推动济宁市实现当年新增担保项目10245个,新增金额67.27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们推动济宁市在保项目12399个,在保金额83亿元;累计担保项目27436个,金额179亿元。营造出“政府出政策、银行放心贷、农担愿意担,农户得实惠”的政银担合作金融新生态。我们着力推动微山湖渔业养殖实现生态化,推动梁山县肉牛产业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我们有效衔接市、县两级乡村振兴规划,重点支持沿黄粮食种植产业,重点支持金乡县大蒜产业,重点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支持绿色富农产业。农业信贷担保“济宁模式”,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只此青绿,初心不改。在这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支忠诚干净担当、团结拼搏奉献的农担队伍,他们有情怀、有担当、有本领,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们身体力行诠释的新时代农担精神。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蓝图。同志们,星光不负赶路人,不负韶华不负“担”。让我们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
让我们坚守初心,厚植三农情怀,甘为农担事业写忠诚;
让我们担当使命,破解融资困境,善为新农主体解难题;
让我们克难攻坚,筑牢风险防控,勇为高质发展开新局;
让我们守正创新,为人民办实事;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勇担新使命的农担人,我们要斗志昂,朝气蓬勃想未来;我们要勇担当,披荆斩棘创新路;我们要点燃新时代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现代化强省贡献农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