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济宁讯(通讯员 张开新)微山县财政局立足职责定位,结合县情实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管理,积极采取六项措施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财政力量。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保持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投入总体稳定,安排资金1100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全产业链开发。落实省财政资金3026万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农村供水设施、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优先吸纳脱贫享受政策人口、监测帮扶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参与。落实省财政资金1895万元,聚力打造“乐业微湖”城乡公益岗品牌,引导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就近就地上岗公益岗。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整合中央及省财政资金3702万元,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同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0.6万亩,全面推行高标准农田县乡村三级管护责任人制度。落实中央财政资金69万元,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安排资金66万元,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深入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安排资金260万元完成1.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加强动物疫情防控,安排资金95万元巩固免疫无口蹄疫区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无疫省)创建成果。
推动乡村产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安排资金1500万元继续实施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落实中央财政资金6000万元,进一步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和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加强养殖池塘尾水处理,巩固提升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水平。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支持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精准防治、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技术和产品,扩大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应用覆盖面,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1100亩。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064万元,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村容村貌提升、绿化美化亮化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行“信用+”、“微换装”、乡村物业、积分制等长效治理模式,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数字化监管平台,建立完善运行管护常态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大改观。接续向上争取省市财政资金8500万元,以人口集中村镇和水源保护区周边村庄为重点,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3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落实资金1512万元,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建设完成“四好农村路”50公里,推进通户硬化、窄路面加宽改造等。落实资金74万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2023年10月底前完成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强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村均达到11万元以上,加快建立正常增长机制,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长效机制,激发村级班子活力,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工作基础。统筹整合省级乡村宣传文化旅游发展资金235万元,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扎实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打造文明村镇,统筹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反对浪费、文明办事”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继续推广“五堂”模式,开展好“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全年放映公益电影不少于3400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3年达到8%以上。科学谋划农业农村领域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加大政府债券对农业农村项目支持力度,拓宽乡村振兴专项债券的还款来源。“鲁担惠农贷”年内新增6亿元,大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完善乡村建设投融资机制,健全优化金融助推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增加乡村振兴贷款投放,鼓励对设施农业建设给予信贷贴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