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以“发展高质量电商、服务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济南)电子商务产业博览会启动,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受邀参展。记者了解到,山东农担自2020年以来锚定数字化转型,已经探索出一条从机制上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的新路径。
“长期以来,农业金融存在选择渠道有限、服务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等短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山东农担战略发展部部长李玉林介绍,“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公司目前基本实现了数据聚合化应用、业务线上化运行、客户精准化触达、风险全流程管理、经营动态化管控等数字化经营管理模式。”
大数据赋能企业决策和风险防控,成为撬动金融支农的新杠杆。今年7月,山东农担正式实施“准白名单”制度,即结合产品方案准入标准、公开数据信息等,对采集的客户数据进行交叉比对和筛查,排除掉规模、年限不符合标准以及涉及不良信息的客户,形成准白名单客户池,再通过公司客户直通模式,实现批量获客、精准营销和自主风控。
支撑准白名单库的“底座”,在于山东农担基于数据中台开发的涉农经营主体画像系统和数据采集系统,它们可以实现业务信息的多维度、多层级穿透分析。山东农担通过省大数据局接入10个省直部门37个数据源接口,密切联系省、市、县三级涉农组织和机构,获取与农业相关的数据5600余万条,可对客户进行多维度精准画像。此外,以身份证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山东农担形成自然人库2462万条,法人库193万条,可以满足同一家庭经营不同自然人主体之间数据关联比对、自然人与法人交互查验等需求。
数据要素“上行”加速金融活水“下行”,业务办理效率不断提升。山东农担开发的担保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流程串联、自动验证、电子签章、电子合同、扫码缴费、业财一体化、电子发票等功能,让业务流程从最初的线下手工作业、人工审查,到全流程一网通办、“人机同行”审查审批,再到全线上秒批秒贷零人工干预。据了解,在担保业务系统支持下,50万元以下项目当天即可审批完成,100万元以下产业集群、产业链项目2-3天,100万元以上缩短至5-7天,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不误农时。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