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网讯(通讯员 张开新)近年来,微山县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握紧拳头力保重点,整合涉农资金19.1亿元,用于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代渔业发展、村级组织运转保障等,助力乡村振兴。
“一个体系”强统筹,确保管理使用“一盘棋”
实施县级统筹,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协调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实行一个口子交办、一个平台点评、一个团队核查、一个标准考核,形成管理科学、使用高效的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新格局;坚持部门协同,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持续优化相关工作流程,加大对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实现涉农资金“五根手指头,握成一个硬拳头”。
完善绩效评价,针对资金涉及面广、类别众多等实际情况,推进由单项资金绩效考核向综合绩效考核转变,以资金管理、规划方案、任务清单等为依据推进任务落实;评价内容由以评价项目建设进度为重点,转变为更加注重评价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科学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与以后年度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分配挂钩。
强化监管责任,全面指导各乡镇、街道落实主体责任,将所有资金纳入动态监控平台,实行全面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门户网站和公示栏对乡村振兴资金分配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公告,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乡村振兴政策落到实处、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四项精准”夯基础, 畅通引蓄放用“全流程”
建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重点项目用水”的资金管理使用机制,着力构建权责匹配、相互协调、上下联动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
一是精准归并,确保多个渠道引水。按照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县财政局在收到水务、农业农村、交通、住建等行业的上级资金指标文件后,明确资金范围全部纳入统筹整合,做到应整尽整,实现“多个渠道引水”。
二是精准管理,构建一个池子蓄水。引导激励涉农部门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县财政局在国库设立“涉农资金整合专账”,按照“原渠进水、统筹蓄水、整合使用、集中安排”的原则,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涉农项目资金集中起来,实行封闭运行
。三是精准投放,做到一个龙头放水。依托“大平台”,统一拨付整合项目资金,将所有涉农资金纳入管理平台统一对外拨付,确保各种涉农资金真正落实到产业、到项目、到农户,实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
四是精准使用,确保重点项目用水。整合资金实行县级部门分类负责制,水利项目由水务部门牵头负责、公路项目由交通运输部门牵头负责、产业项目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负责、衔接资金项目由乡村振兴部门牵头负责。县级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监督、检查,确保资金用到实处。
“五项举措”促发力,奏响绿色发展“渔光曲”
一是服务衔接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我县统筹整合财政衔接资金4364万元,评审实施项目25个。2022年,投入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5293万元,评审实施项目38个;其中,实施产业项目3个、基础设施项目35个。培育和壮大微山湖现代渔业产业园升级改造等特色优势产业,有效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目前,全县共有产业帮扶项目277个,累计实现收益3613万元,惠及脱贫人口20926户次、42526人次。
二是助力人居环境上水平。2021年以来,累计拨付镇村环卫一体化物业服务费用6057万元;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12000万元,用于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黑臭水体治理。
三是支持渔业转型蹚新路。累计支付退养群众2019年至2021年三年生态补偿及地面附着物一次性补偿资金3.6亿元;统筹整合资金1.5亿元,分期、分批对渔业养殖池塘实施生态化改造,建设封闭式生态渔业园区,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推动农业基建再升级。统筹涉农资金3.6亿元,开展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暨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2021年以来,统筹整合各级财政资金2145万元,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6万亩。
五是保障美丽乡村绘新景。累计筹措资金5460万元,建成16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7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投资6000余万元,实施微山岛环岛风景道及景观提升项目;投入各级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支持微山岛杨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2021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用于昭阳街道爱湖村乡村振兴建设,探索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湖区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