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大图
  • 头条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25楼会客厅
  • 时政要闻
  • 今日热点
  • 济宁经济
  • 视听济宁
  • 图说济宁
  • 文化周末
  • 今日时评
  • 健康生活
  • 本网独家
  • 精彩专题
  • 本网出品
  • 数字报
  • 县区之窗
  • 今日关注
  • 济宁城事
  • 时政要闻
  • 县区之窗
  • 济宁经济
  • F25客厅
  • 今日热点
  • 视听济宁
  • 央媒看济
  • 本网独家
  • 今日时评
  • 精彩专题
  • 房产 车市
  • 文化周末
  • 财经 旅游
  • 圣地摄影
  • 通讯员
  • 济宁论坛
  • 数字报
  • 掌上济宁
主页 > 机构动态 >
省农担济宁管理中心加强政担合作 推进农业转型
2022-10-11 来源:
  • 作者:编辑:梁汝腾
  • 济宁市是农业大市,地处鲁西南腹地,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淡水渔业养殖基地、特色畜禽养殖基地。推进农业转型对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向更高质量迈进的动力更加充足,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素将更加充分,但济宁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新特征,科学谋划农业农村发展也将面临新的更高要求。农业农村进入同步推进阶段,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村的振兴,农村的振兴也需要农业现代化的物质保障。《济宁市“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到农业农村发展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短板、是济宁市现代化最突出的短腿。新时期要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并在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队伍、支撑条件、支持政策等方面,切实把农业农村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真正做到向农业农村倾斜。农业农村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任务更加艰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在“十三五”期间,济宁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大豆、甘薯、小麦种业,以及粮食、大蒜、辣椒、瓜菜、食用菌、特色畜禽等七大优势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值规模不断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众多,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较好,但产业层次低、同质化严重,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吸纳就业能力有限,迫切需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要振兴。做好政担协同,首先是搞清楚当地农业农村产行业规划,每个地方真正要搞哪些行业。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方向,加快生产要素集聚集中,着力推进产业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绿色化以及经营规模化,

    按照要求,重点做好“6个1”和“双百双千”两大工程。获取十四五农业产业规划及政府主抓的产业、项目,重点对这方面的方案、白名单进行重点收集和打造,形成方案+白名单。首先按照济宁市目前已有的双百双千工程,筛选信息获取其白名单,并对客户进行分类筛选,同时结合乡镇、产业协会、银行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多方验证,对于偏离度小于20%的可以纳入公司白名单库中。其次是对于目前政府希望主推的产业和各地区的特色产业进行分类汇总,并结合主管部门、产业带头人、行业协会和种养殖大户等各方的意见,形成或优化成相关的产业集群方案,真正形成政府牵头,银行放心贷,农户得实惠的多方受益的场景。

    合理优化粮食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重点开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等主要粮食作物产区布局调整,加快完善粮食主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着力推进水稻产业升级;巩固提升西北地区小麦优势产区建设,稳定冬小麦面积,扩大专用小麦面积;适度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推广玉米与大豆、杂粮等作物轮作,扩大优质大豆、薯类、杂粮等高值高效作物基地规模。通过扩大主要粮食作物优势产区建设,加快推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粮食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提高粮食产业集聚度。

    发挥水产养殖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南四湖地区大力发展优质、特色、生态水产养殖。

    围绕南四湖水稻、莲藕、菱角、芡实及小龙虾、河蟹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微山县、任城区、鱼台县和太白湖新区为重点,在池塘、采煤塌陷区、稻区、藕池、工厂化养殖区等区域,大力发展科技型、生态型、标准型、品牌型现代精品渔业,重点推广“稻(藕)虾、稻(藕)蟹”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水生经济植物生态立体种养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渔业园区或特色渔村、渔区,打造生态、优质、高效渔业品牌,全面提升南四湖生态立体种养水平。

    稳定家禽类养殖规模,适度扩大生猪和牛羊养殖规模,进一步提高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与智慧化养殖基地数量,扩大饲草种植面积,加快优质生猪、牛羊品种改良,推进畜禽产品精品化发展。到2025年,生猪出栏量达到240万头,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26万头和150万头,年出栏家禽稳定在4500万只。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经济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研究的主要方向,政担体系的形成对于促进农村金融、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会不断的优化,并进一步的创新与完善。(通讯员 张旭)

     

    相关新闻
    济宁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济宁日报社 联合主办
    鲁ICP备1020855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许可证编号:37120180009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本网举报电话:0537-2343210 举报邮箱:jnrbs@163.com
    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东方圣城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Copyright © 2021 www.jn001.com
    鲁公网安备 370802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