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财政局工作指导和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省农担济宁管理中心按照公司党委的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农担政策工具作用,为农民增信、为银行分险、为乡村振兴赋能,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全力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引入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三农”。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新增农业信贷担保项目8128个,新增担保额52.56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超额完成市里2021年初确定的全年新增40亿元任务,圆满实现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全年新增50亿元目标。
今年,山东农担济宁管理中心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在保规模100亿元任务目标,进一步完善农政银担合作机制,让各级政府更有效地用好农担这一政策工具;着力提升银担工作互信程度和业务协同能力,提高服务效能;积极采取“整乡推进、整县覆盖”的工作模式,在全市农业重点乡镇开展政策宣介活动;大力组织好需求对接活动,把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摸清楚,通过不断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响应速度,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话语权、选择权、主动权,构建客户和银行双向选择机制;努力把握农担工作重点方向,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有效衔接各县市区乡村振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市粮食种植产业、大蒜产业、肉牛养殖产业、生猪养殖产业、湖产品产业、大豆育种产业等26个重点产业集群进行方案优化、流程简化、反担保弱化,努力实现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对重点产业的全覆盖,更大力度赋能乡村振兴。下一步,山东农担济宁管理中心将严格按照省农担公司2022年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优化存量、稳扩增量、严控风险,勇于争先不懈怠,敢于攻坚不畏难,善于创新不守旧,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农担力量。
推进农政银担协同支农
济宁管理中心把搭建农政银担合作机制作为总抓手,充分发挥县市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领导小组和涉农部门作用,不断强化与银行机构的业务配合,在市、县、乡分层面召开农政银担对接活动130余次,加强农担政策宣传,做好融资需求对接;结合全市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规划,围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农业信贷担保工作。
学史力行 我为群众办实事
济宁管理中心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提升“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通过开展学党史、忆初心、重读誓言、牢记承诺及慰问老党员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锻造“情注儒乡”党建品牌,组建党员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和红旗责任区,帮助群众化解风险5起,直接提供解难题服务163人次;解决工作中的卡点、堵点问题,通过优化服务方案,增加担保贷款超过10亿元。
数字化转型 为农企融资提速
为加快数字转型,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力争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济宁管理中心加速推进“客户直通”工作,以地力补贴和政策性保险数据为依托,持续做好数据收集工作,携手银行、各县市区农村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同向发力,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共同打造了24小时不打烊信贷服务模式。
打通农担服务乡村“最后一公里”
济宁管理中心与省委选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梁山县总队进行积极对接,实地探访小安山镇鸡枞菌种植基地、马营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等,详细了解各帮扶村在加强基层党建和发展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上的实际困难,创新探索“党建强村贷”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新路子,“一村一策”“整体推进”制定专属农担扶持方案,打通农担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成功发放山东首笔“齐鲁电商贷”
为一站式服务破解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融资难题,2021年12月31日上午,省农担济宁管理中心联合兖州农商银行为山东香达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发放了200万元贷款。该笔贷款不仅是山东省落地的首笔“齐鲁电商贷”,也是省农担济宁管理中心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试点推动“齐鲁电商贷——鲁担惠农贷”,破解电子商务经营主体融资难题的一次成功实践。
聚焦南四湖流域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南四湖流域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济宁管理中心创新《微山县湖产品养殖特色产业集群担保服务优化方案》,通过精准匹配农业周期,采取客户直通,“整乡推进”“整县覆盖”,简化服务流程,累计向微山湖产品养殖特色产业集群投放贷款超过2.63亿元,得到当地养殖户的高度认可,成为农担服务“三农”的生动写照。
农担助力黄河滩产业振兴
济宁管理中心立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为农民征信、为银行分险、为乡村振兴赋能作用,根据梁山县黄河滩区土地流转模式和资金缺口等问题,打通滩区产业场景与金融场景的断层,积极找准切入点,为滩区产业振兴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创新《梁山县黄河滩区土地托管担保服务方案》,帮助滩区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过得好、能致富。
创新担保方案 推动按揭农业
济宁管理中心全力推动我市“按揭农业”精深化、链条化、集群化快速落地发展,去年5月份以来,深入大量企业实地调研,创新完善担保方式,在全省第一个新编制完成了“济宁市按揭农业”等服务方案,拓展金融资本流入新渠道,推动辖区银行机构加强政策协同配合,简化服务流程,实现“三优一降一减”,纾解了乡村振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农耕贷攻坚 保秋收促秋种
“保秋收促秋种”农耕贷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济宁管理中心着力推动政银担合作,迅速成立“促秋收党员服务队”,加强惠农政策宣讲,组织需求对接,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详细了解业务攻坚的堵点、卡点、难点,重点帮扶困难群众,多措并举撬动金融供给。截至去年12月31日,我市“保秋收 促秋种”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新增“农耕贷”贷款5.5亿元,农耕贷发放及审批通过量均居全省第一。
山东农担“舜耕论剑”走进济宁
济宁管理中心以“学史力行、讲究方法、团结一致谱写农担事业新篇章”为主题,对济宁农担工作进行复盘,就着力打造农政银担合作新格局提出了工作思路和措施。一是要走进产业链、深入场景金融,下沉到底到位;二是要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方向,聚焦政府部门确定的农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三是要加大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服务方案开发优化力度。本报记者 梁汝腾 本报通讯员 许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