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管理中心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按照公司关于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 创新聚力当先锋”系列党员教育活动安排,深入推进风险管理年活动,根据公司五大任务部署,全面开展以“大调研、大对接、大推进、防风险”为主题的“三大一防”活动。
有的放矢大调研
济宁管理中心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设立了邹城市、金乡县二个党员责任区,成立了“大田托管、保后管理、县域农担服务体系建设”三大突击队,明确区域、目标、责任人,拟定“大田托管助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微山湖淡水养殖生态提升”、“大蒜产业数字化发展”、“物联网技术助力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等调研课题,融场景,到一线,摸需求,找卡点,寻路径,求突破。
对金乡大蒜产业进行穿透式调研,深入研究思考数字化环境下的大蒜业务,形成《践行数字化转型理念 助力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为公司业务决策提供参考。积极探索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质押监管体系,实行“产业+白名单+B2B交易平台+物联网监管”式管理,实现农担助力产业发展;加强与金乡县金融办合作,探索建立“惠农金融超市”,联通公司客户直通系统,实现白名单批量获取和保后管理数字化转型。
针对于微山湖淡水养殖生态提升和沿黄肉牛产业,济宁管理中心积极组织力量,通过全方位调研,努力把农担服务融入产业发展进程中。
济宁管理中心选取土地流转率高、粮食种植面积大的梁山、嘉祥作为试点县,对“强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进行推广调研。自五月份开始,济宁管理中心联合有关部门逐个乡镇进行宣传推广,梁山县42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形成意向,资金需求约3000万元;嘉祥县确立了以仲山镇、孟姑集镇、梁宝寺镇为首批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强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重点推广乡镇,仲山镇已基本完成首批次项目考察对接。5月23日,济宁市首笔“强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58万元发放到梁山县鱼王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账户中,全市的第一笔项目成功落地。
突出重点大对接
济宁管理中心着力深化政担协同,积极对接市直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党政领导,了解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当地主导产业,推动重点工作落地落实。6月7日-10日,济宁管理中心先后赴市下派办、市乡村振兴局、邹城市、曲阜市、微山县等地,深入开展工作对接。
6月8日下午,管理中心主任仝义泉一行先后到济宁市下派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市乡村振兴局,同济宁市下派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张新广、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王秋霞,就金融支持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进行座谈。
座谈中,仝义泉通报了农担工作开展情况,讲解了“强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产品优势和推广成效。张新广副主任表示,“强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是组织振兴引领产业振兴重大创新,真正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下一步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优势,宣传好、利用好农担惠农政策,助力基层党组织建设;王秋霞常务副局长表示,农担惠农政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工具,双方下一步要深入合作,做到政策充分利用、工作密切协同,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6月7日上午,仝义泉带队前往曲阜市调研推动工作,与曲阜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宝哲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孔祥龙、市财政局、主要合作银行负责同志进行工作座谈。
座谈会上,仝义泉通报了农担政策要求、工作重点方向,指出曲阜市农担工作组织、推进方式、农业经营主体数据获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关于下步工作,提出强化工作体系建设、锚定优势产业创新服务、加强白名单收集、支持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各合作银行对本行业务开展情况做了汇报;黄宝哲副市长坦陈了曲阜农担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针对于如何破困境、开新局作出了工作指示,表示曲阜市将全力配合省农担公司的工作部署,围绕当地重点农业产业,深化政银担协同,用好农担支持工具,推动乡村振兴。
6月8日上午,仝义泉带队赴邹城市开展工作对接,邹城市委书记远义彬会见了仝义泉一行并进行座谈交流。邹城市委常委、市委办公室主任徐相斌、市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张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弘、邹城市农担办事处主任邵泽国、济宁管理中心部分业务经理参加座谈。
仝义泉介绍了邹城市的农担业务开展情况,指出邹城当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对下步工作提出建议意见。远义彬书记感谢省农担对邹城市的支持和帮助,表示将尽快优化财政金融协同支农领导小组,配强办事处人员,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农担工作体系,重点推进“强村贷—粮食规模种植贷”、按揭农业、按揭畜牧业等农担业务新模式,利用好农担政策,大力优势特色产业,对管理中心提出的建议和诉求,要求财政、农业部门尽力推动、尽快办理、尽早落实,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政担合作模式。
6月9日上午,仝义泉一行赴微山县,实地考察微山湖淡水养殖生态提升工程,微山县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张陪同活动。活动结束后,仝义泉一行拜会了微山县委书记李勇同志,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李勇书记介绍了微山县渔农产业发展规划,畅谈工作推进情况,表示要用好用活农担力量,构建渔农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从鱼池到餐桌的微山特色品牌,更高层次、更大力度推进南四湖生态建设。仝义泉阐述了目前业务开展中的存在的困难和产生原因,并与李勇书记深入探讨了微山县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分析研究了下步工作重点,表示要将农担服务融入产业发展进程中,更大力度赋能微山县绿色发展、生态发展。
创新工作大推进
济宁管理中心着力推进工作创新,坚持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
6月10日下午,济宁管理中心特邀山东水发大正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海森一行进行座谈,深入了解该公司利用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研发的“线上监管服务平台”运营情况,探讨研究农产品“仓单质押”类业务中的监管体系、风险防控、数据库建立、标准化电子仓单等方面的细节问题。经评判,该服务平台的运营思路与农担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理念契合度很高,下步工作中,济宁管理中心将加强与该公司对接,积极探索合作模式,推动济宁农担工作更快、更好、更优发展。
基于数字化场景应用理念,济宁管理中心根据当地三大重点产业发展实际,形成了服务方案优化思路:一是大蒜仓单质押业务,实行“产业+白名单+B2B交易平台+标准化仓单+物联网监管”管理,打造全流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型经济活动,实现农担助力大蒜产业发展;二是肉牛养殖产业,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用好济宁市财政补贴政策,推广应用物联网生物资产监管技术,强化风险防控;三是微山湖淡水养殖产业,支持微山县打造“外封闭、内循环”生态循环淡水养殖模式,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对纳入生态改造范围且能够持续养殖区域的项目,实行白名单管理,推动淡水养殖产业升级。
健全体系防风险
济宁管理中心始终坚持将风险防控放在首位,通过推进市级分险机制、保后管理责任体系、应急转贷体系、打击逃废债机制建设等,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完善财政分险机制。县级财政足额安排农担分险基金,出险项目及时按照约定分险20%,在此基础上,济宁市财政设立农担专项分险基金,对辖区内出险项目再承担20%的分险责任,缓释农担项目代偿风险。
压实保后管理责任。通过市级层面制度安排,明确县级农担办事处、乡镇(街道)农担工作站和村干部保后管理工作责任,加强防范,防患未然。同时,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在大额或重点保后项目处布设摄像头、电子感应器等设备,实时查看其经营状况,进行信息验证,综合分析客户风险状况,实现保后管理数字化转型。
设立应急转贷基金。济宁管理中心多方沟通,积极推动,配合济宁市国投公司设立农担项目应急转贷基金,纳入了省应急转贷体系,对于经营正常、还款意愿强烈、符合续保续支办理条件,因流动资金占压还贷困难的存量客户,统一由济宁管理中心及时帮助转贷,避免形成逾期风险。
建立严打逃债机制。在全市推行建立打击恶意逃废农担贷款机制,明确各县(市、区)由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牵头,对涉嫌恶意逃废农担贷款的,第一时间启动打逃机制,借助当地的行政、司法手段,对恶意逃废债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济宁管理中心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强有力的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努力把农担服务融入到产业发展中,以更高的工作标准,更好的业务模式,更强的数据应用,更优的担保服务,推动济宁优势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讯员 王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