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济宁农担工作稳健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发挥农业融资担保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6月29日下午,济宁市召开上半年农业信贷担保工作调度会。
省农担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留彬、省农担公司法律事务部部长刘强等到会指导。济宁市财政局副局长、市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奉月、农担济宁管理中心主任仝义泉、邹城市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张亮、济宁市财政局有关科室负责同志、济宁管理中心全体人员、各县市区财政部门牵头农担工作的负责人及农担办事处工作人员参会。
会上,济宁管理中心主任仝义泉介绍了上半年济宁农担工作开展情况,并分析研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下半年工作重点。仝义泉介绍,上半年以来,济宁农担紧紧围绕济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百亿农担”工作部署,按照省公司“优化存量、稳扩增量、严控风险、推进增信平台建设、加快数字化转型”五大任务要求,始终坚持政策性定位,专注于支农惠农主业,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农担业务实现稳健发展。截至2022年6月28日,济宁市农业信贷担保当年新增规模29.78亿元,较上月增加3.47亿元;在保规模69.49亿元,较上月增加0.52亿元,累保规模113.45亿元,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较好缓解,农担支农惠农、助力乡村振兴平台作用日益凸显。
仝义泉介绍,目前,全市农业信贷担保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一是要锚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累保150亿元任务目标,真抓实干、务实重行;二是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产业+白名单”数据收集数量较少、提报的农业产业白名单数据参差不齐;三是县乡村三级农担体系建设不完善、三级农担体系作用发挥亟需加强。
随后,济宁管理中心副主任马强还详细解读了省农担公司对济宁出台的最新支持政策。此外,各县市区办事处主任分别汇报上半年农担工作情况,并就“百亿”农担完成情况、农担工作体系建设和运行、农业产业摸底、农业经营主体“白名单”提报等担保业务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杨奉月指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已经成为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渠道,为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杨奉月要求,对于下一步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目标导向,按照济宁市委、市政府“百亿农担”工作部署和“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要求,全市农担工作要再鼓干劲、再强措施、攻坚克难、努力奋战下半年,确保任务目标完成。二是健全农担政策支持体系,要努力搭建“市级管理中心+县级办事处+乡镇(街道)工作站+村级服务点”四级农担工作体系,加强农担工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确保基层农担工作有人做、常态化。三是继续完善农担工作推进机制,各县市区要结合各自实际,抓好制度建设,形成统筹推进农担工作的机制、研究解决问题的机制、考核奖惩的机制,用机制推动工作。四是深刻认识提报农业经营主体“白名单”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视,层层压实责任,加快梳理确定重点支持的产业行业,通过“村委筛选推荐、乡镇把关提报”的方式,筛选出有融资需求的农业经营主体名单。五是谋划业务工作创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要加大农担最新政策宣传,提高农担惠农政策知晓度;要强化业务培训,切实发挥工作推动、名单管理、申报指导、风险预防等综合服务作用;要推动客户直通,创新做好金乡、梁山金融超市和农担客户直通系统的互联互通,通过基层工作体系建设和数字化应用,真正打通农担服务“最后一公里”;要创新农担服务模式,努力打造政担合作撬动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支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市级样板。六是强化风险防控,做实保后管理,要通过数字化预警、委托第三方保后等方式,加强防范,防患未然;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分险机制,缓释农担项目代偿风险;要加大对恶意逃废农担贷款的打击力度,建立打逃联动机制;通过设立农担项目应急转贷基金,防范形成逾期风险。
杨奉月强调,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农担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要坚决扛牢“走在前、开新局”光荣使命,同时间赛跑,与难题斗争,向目标冲刺,决战下半年,确保实现在保100亿、完成累保150亿目标,为乡村振兴贡献济宁力量。
陈留彬表示,济宁市委、市政府对“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高度重视,对山东农担公司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农担贴费、市级分险、政银担体系建设、担保服务方案制定、保后风险管理机制等系列惠农创新举措,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目前,省农担公司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担政策工具作用,积极与济宁市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等重大战略部署同频共振。一是推出支持济宁专有农担“政策包”,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优化审批效率、放大额度测算、减少反担保措施等,全力保障济宁市实现“百亿农担”任务目标。二是省市联合共建,打造支持乡村振兴“政担”合作新模式、新样板,通过济宁市政府和省农担的协同发力,把大量的金融资本引导撬动,支持济宁农业发展、支持农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致富征收。三是各县市区应聚焦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做好产业规划和“白名单”收集工作,各地结合优势资源,全力开展大田托管等特色业务。四是创新农担服务模式,各县市区根据重点发展的产业行业,创新产业服务模式,如按揭草莓、按揭畜牧业等,把农担服务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完成服务方案的优化提升工作。下一步,省农担公司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宽合作范围,构建互利共赢的政担合作模式,齐心协力推动济宁市实现“百亿农担”、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农担力量”。(通讯员 王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