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身边的道德模范  
 
 
   
 
 
·“圆梦巨人”孙建涛 改写千名困难儿 ...
·不是亲人胜亲人 张洪燕赵忠贵照顾孤 ...
·让道德之花开遍孔孟大地
·大爱诠释敬老孝亲——记鱼台县清河镇 ...
·真情传递孝道家风——记任城区长沟镇 ...
·济宁市即日起启动“道德模范在身边” ...
泗水乡医刘庆民与他服务的1852名村民

刘庆民,男,1962年6月出生,山东泗水人,现为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卫生室医生。

他是一位生在山里、根植于山区的"山医",他所服务的村民都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在村民心里,刘庆民不只是一个只会看病的大夫,更是乡里的大善人。刘庆民35年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救人,救人!撩起裤脚是伤疤、拨开头发是伤口、捋起袖腕是伤痕,这些都是他行走在坑洼山路中的印记。几年来他骑坏了6辆自行车、7部摩托车,成了十里八村人尽皆知的故事。直到2010年被检出膀胱癌,年过半百的刘庆民想的还是让儿子继续他的山村行医之路。详细>>

七旬老人默默修路二十载——郭长顺事迹材料

无论寒冬酷暑,还是风吹雨淋,他总会拿着一把铁锹默默地修补着乡间一条条坑洼不平的小路。20年来,他用坏的铁锹足足有10多把……他就是郭长顺,金乡县高河街道郭洼村中一名普通村民。
年过七旬的他无论寒冬酷暑,长年坚持为群众义务补路,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泥巴路到坑坑洼洼不平整的水泥路,郭长顺默默平整了二十年。从地排车到手推三轮车,再到电动三轮车,满手的老茧向人们讲述着一个平凡老人的不平凡事迹。
村民称他是"现代版的愚公" 在高河街道郭洼村,郭长顺的事迹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详细>>

"祥子哥"冰河救人传递正能量——记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张则祥

张则祥,男,34岁,1999年11月参加工作,兖矿集团济三煤矿综采三区液压支架工。在2015年1月24日中午上班途中,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从落差3米多的路基纵身跃进2米多深的冰冷河水里,成功救起被困母女三人。他的英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矿区引起广泛关注和传颂,被工友们亲切称为"最强祥子哥"。
危难来临,轿车避让坠冰河
事发当日,时值腊月初五,一场冬雨使冬日更加湿冷,济三煤矿矿外塌陷路段的道路也异常湿滑。中午13点10分,郑冯世驾车带着两个女儿由北向南行驶。详细>>

勇救落水儿童 感动津鲁两地——记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姜海龙

姜海龙,男,23岁,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曲阜金鲁城建材有限公司职工。曾荣获"中国好人""天津见义勇为模范""济宁杰出青年""曲阜四德模范""圣城楷模"等称号。
2013年8月23日,姜海龙利用假期去天津游玩,在天津市东疆港畔见义勇为救下了年仅9岁的落水儿童小然然,救人后不留姓名默默离开,回到家中也一直没有提起此事。直到天津见义勇为协会与小然然的母亲一路找到曲阜,事情才被大家知晓。
2013年8月23日当时正值暑假,年仅9岁的小然然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天津旅游。小然然的妈妈想拿出相机给宝贝拍上几张照片,可是就在周女士撒开手低头拿相机的一瞬间,小然然就像匹脱缰小马一般沿着海堤奔跑起来。 详细>>

拾金不昧的好农民——记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宋贤平

宋贤平,男,1964年8月出生,汶上县郭仓镇宋村村民。2013年3月11日,在浙江温州打工的宋贤平,在公园捡到一个装有10万元现金的包。心急如焚的他,第一时间拨通了包里名片上的电话,在公园门口默默守候等来失主并如数奉还。4月初,宋贤平因工地不忙,辗转回了老家,拾金不昧的事他从未向家人提起,直到一面锦旗寄到了镇里。

"要不是人家千里迢迢把锦旗寄过来,这事俺一家人到现在也不知道。他说这没啥好说的。"宋贤平的妻子郑茂连指着墙上红底黄字"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八个醒目大字的锦旗,面带羞涩地告诉笔者 详细>>
诚信老人替儿还债14年——记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孙祥存

姜海龙,男,23岁,中共党员,退伍军人,曲阜金鲁城建材有限公司职工。曾荣获"中国好人""天津见义勇为模范""济宁杰出青年""曲阜四德模范""圣城楷模"等称号。
2013年8月23日,姜海龙利用假期去天津游玩,在天津市东疆港畔见义勇为救下了年仅9岁的落水儿童小然然,救人后不留姓名默默离开,回到家中也一直没有提起此事。直到天津见义勇为协会与小然然的母亲一路找到曲阜,事情才被大家知晓。
2013年8月23日当时正值暑假,年仅9岁的小然然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天津旅游。小然然的妈妈想拿出相机给宝贝拍上几张照片,可是就在周女士撒开手低头拿相机的一瞬间,小然然就像匹脱缰小马一般沿着海堤奔跑起来。 详细>>

身患小儿麻痹 拄拐执教38载——记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冯佃生
在泗水县一个名叫东卸甲河的地方,远远地就能望到一面红旗矗立在山丘,掩映在树木之间的一片房屋与旁边的东卸甲村错落相间,这便是泗水县圣水峪镇东卸甲小学,位于泗水、邹城和曲阜三县市的交界处。走进学校,总能看到一位个子不高,头发灰白,面容坚毅,左手持腋拐、右手拄手杖的老师,他就是小学教师冯佃生。今年54岁的冯佃生,已经在这偏远小学的讲台上育人38年,培养了1400多个山区孩子。 1960年出生的冯佃生,3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由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而落下病根,左腿残疾。 详细>>

微山湖畔的光明守护者——记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徐保庆

徐保庆,男,1978年2月出生,国网微山供电公司高楼供电所农电工。 微山县高楼乡南北狭长120华里,有16个行政村,4400户人家零散地分布在53万亩的水域里。炎热的夏季,一成不变的天空,茫茫无际的湖面,三只蚊子就能炒成一盘菜。找一户渔民借宿,剥一个青皮就几口煎饼咸菜果腹,徐保庆每天在艰苦条件下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徐保庆介绍,冬天湖面结冰,船到不了的地方只能"走冰",手里得抓根木棍,万一掉进冰窟窿里去能靠木棍卡住。下水前,得吃几口辣椒暖身,上船后换身干衣服,用棉被捂一会就继续到下一户去。夏天,天上一个太阳晒着,水里一个太阳蒸着,铁皮船被烤得能把鞋底烫化。在这样的环境里徐保庆一干就是16年。 详细>>

用真情诠释"长嫂如母"——记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陈长香
在邹城市大束镇云山营村提起陈长香,人人赞不绝口。她不仅25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小叔子,还操着其他家人的心。25年的风风雨雨,她用爱证明久病床前也有亲人,用平凡而又珍贵的亲情谱写出一曲"嫂子颂"! 陈长香的丈夫魏安生是家中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弟。陈长香一过门,便自发承担起了照顾他们的责任。"俺当家的腰椎间盘突出,老三心脏不好,老四平时也得吃药,就老二的身体最棒。"陈长香说。身体最棒的老二魏安贵,却在25年前采石头时摔到山下,造成高位截瘫。"我当时一下子就蒙了!你说这事儿怎么就让俺摊上了呢?"陈长香带着两个儿子,看着苍老的公婆,再瞅瞅因残疾痛哭消沉的小叔子,想想另外两个身体不好的小叔子,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魏安贵接到自己家照顾。这一照顾就是25 年。 详细>>

柔弱双肩撑起一个家——记第五届全市道德模范李翠香

李翠香,女,1987年10月出生,汶上县郭楼镇王府庄村村民。 李翠香的婆婆下肢瘫痪、丈夫高空坠落尾椎骨折,公公肺癌晚期,她自己也在上海打工期间遭遇车祸,造成脊柱断裂,至今钢板没有取出。一家五口人,除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外,四个病患,三个需要吃药打针、别人照顾。在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困境中,27岁的李翠香没有绝望,更没有放弃,而是用柔弱的双肩担当起重任。 走进郭楼镇王府庄村李翠香的家,难免有点凄凉:院子里,下肢瘫痪的婆婆勉强用两手撑着瘦弱的身子昏昏欲睡;西屋,癌症晚期的公公一边打着吊瓶一边有气无力地呻吟;堂屋,丈夫拄着双拐吃力地抱起哭的让人心碎的孩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