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芝,女,1952年出生,邹城市人,汉 族,群众,现为邹城市中心店镇后西村人。
好女儿好儿媳宋桂芝:嫁到本村只为照顾养父母,精心伺候患病公婆作为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宋桂芝40多个春秋不离不弃,精心伺候着她的养父、养母、丈夫和公婆。64岁的她,在儿子不幸离世后,仍用柔弱的身躯托起家人的希望。人生贵在平凡的付出和坚持,对于亲人,她用一生诠释着爱的奉献。
宋桂芝原本姓胡,但因生活困难,自小便被邻村一对50多岁的孤寡老人收养。宋桂芝打小就十分懂事,因养父母身体不好,十几岁的她就把家务活全部揽了过来。转眼间,宋桂芝到了待嫁的年龄,养父母希望她能嫁给别村的工人或教师,以后可以生活得好一些。但她说什么都不愿意,最终嫁给了本村在家务农的穷困小子宋海泉。为此养父母十分生气,周围人很不理解,几经追问下,宋桂芝才道出了实情,她说:“爹娘都70多岁的人了,走远了我不放心。要嫁就嫁到咱村,天天能照顾着爹娘。”嫁人后,养父母渐渐行动不便,宋桂芝便每天奔走照料,挤出时间多做零工为老人贴补。在她的悉心照顾下,养父母得以安享晚年。
宋桂芝自嫁入婆家就担起了好儿媳的角色。婆婆一直体弱多病,她便肩负起洗衣、做饭的责任从不厌烦,直至老人去世。公公是老复退军人,心中始终装着党,对党的组织生活很是上心。但20多年前公公就患上了哮喘,常年养病在床,别说去村里上党课,想从床边挪到自家院子里都难。宋桂芝明白老人家的心,自己出钱买了辆三轮车,等村里上党课或开党支部大会的时候,她就用三轮车推着公公去参加。十几年来,她就是这么一次次将老人扶上扶下,风雨无阻,从不缺席。近两年,90岁高龄的公公病情恶化,需住院治疗,但她始终未忘记公公对党的忠心,每年再忙都亲自到村大队为公公交上党费。
责任编辑: 杨可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