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和论语宣传标语成为学校“标配”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孔府东隅的原西五府故址,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正在班里领读《三字经》,这座原本是68代衍圣公孔传铎弟弟孔传钲的府第如今已被改建成了曲阜市实验小学。能否参加每年一度的祭孔大典千人论语诵读成为衡量师生国学水准的一项标准。
第一次到曲阜,不少人定会被这里为数众多的孔子像所震惊,在一些人看来,曲阜孔子像和论语宣传标语是每个学校的“标配”。作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故里,尊师重教在曲阜蔚然成风。“在曲阜,老师的地位很高,学生、家长对老师都格外尊重。”四年级教师孔丽霞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其实就是曲阜人民长期受传统文化熏陶的一种体现。“文化是有传承性的,今天的学子应该了解祖国的历史,先简要从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起,正是很好的开端,曲阜市实验小学编辑的《杏坛魂》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曲阜师范大学教师骆承烈在为曲阜实小自编的国学教材《杏坛魂》做序时这样写道。曲阜实小教师孔为峰参与了校本教材《杏坛魂》的编写,据他介绍,该教材分上、下两册,分别供1至3年级和4至6年级使用,上册主要为《三字经》、《论语选粹》、《弟子规》、《劝报亲恩篇》、《圣人·胜迹》,下册内容为《增广贤文选》、《四书选粹》、《百家姓》、《千字文》、《古迹名胜》(与曲阜相关的名胜古迹),两本教材每周的学习时间为一课时左右,学完一本教材需要120课时。
想在曲阜学国学,到处都有课堂,学校里有孔子讲堂,村里有乡村课堂,电视里有《一起学论语》,如果想系统学习,曲阜还有多家专门的国学培训学校。在那么浓厚的国学氛围下,每个曲阜人都能诵读上两句论语,连在田间掰玉米的大妈也能整上两句“有朋自远方来……”
责任编辑: 徐微 作者: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 济宁日报社和东方圣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东方圣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济宁日报、济宁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东方圣城网联系。
投稿请至邮箱:jnrbs@163.com
※ 联系电话:(0537)2343210